秦汉时期(经济文明).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汉时期(经济文明)

二、手工业辉煌成就 特点: 表现: 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汉(前 206 一 公元 220 年)播种工具。 ??? ?由种子箱和三脚耧管组成。以人或畜为牵引动力,一人扶楼播种。 耧 车 (2)水利事业的发展 地区特色明显 黄河流域以灌溉渠系为主 江淮江汉修天然陂池为主 东南排水筑堤变湿地为良田为主 西北修坎儿井为主 治理黄河: 武帝 明帝 (3)稻麦推广 粟黍 南稻北麦 东汉有双季稻 汉水稻麦轮作 (4)耕作管理技术进步 西汉旱地推广代田法 重视收割选种 学会育秧 (5)农学研究 西汉:《汜胜之书》 东汉:《四民月令》 规模大 分工细 工艺精 1、纺织业 丝织 麻织 长安 临淄---最重要官营 两汉有锦绣罗 纱等品种 陈宝光妻----最优秀纺织家 出土---丝绸之路;长沙马王堆 西汉 新疆种棉花----棉纺织业 羊毛成为纺织原料 会稽产葛布---越布 棉织 东汉桑麻种植扩大 其它 * * 第二阶段 秦汉时期 经济文明 一、秦朝维护统一的经济政策 ①土地私有 按亩纳税 ②统一度量衡 ③统一货币 ④统一车轨修驰道 长安 洛阳 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 公元25年,刘秀 建立东汉 白手起家,创业维艰 ——汉初的社会现实 西汉的兴衰史之一 民失作业,而大饱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 材料1 材料2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汉书·食货志》 发 表 高 见 如果你是汉朝初期的皇帝,面对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形势怎么办?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罢兵归农、复故爵田、释放奴婢、抑制商贾、减轻田租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励精图治,雄风初现 ——文景之治 西汉的兴衰史之二 课外补充 封建王朝的治世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所谓的“治世”和“盛世”,像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等。所谓“治世”和“盛世”,指的就是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相对缓和,民族关系相对和睦,文化昌明。 “盛世”是相对的。“盛世”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农民仍处于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处境困苦,这是由封建社会的本质决定的。 “盛世”形成的因素,大致上有: 农民战争的打击,使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部分调整生产关系),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压迫,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且这一政策往往有连续性; 最高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统治者注意加强民族团结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科技的进步等等。 其中,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的因素。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的近四百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從此“漢人,漢字,漢族”就用到今天。 《中国史稿》 二、汉武帝推行的经济政策 ①货币官铸 ②盐铁酒专卖 ③官营贩运、物价管理 ④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 “重农抑商”政策 重视农业 抑制商业和手工业 概念:什么是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政策 发展演变 材料一:战国时期,法家认为,商人依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子视为“邦之蠹也”。 材料二:雍正帝:“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通过上述两则材料分析,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直接原因:保护小农经济 根本原因:维护封建统治 原因 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 ①经济上: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 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我们该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呢? 三、两汉的经济经济制度—编户齐民 1、背景: 汉朝时期国家统一,人口众多,政府需要对众多人口进行管理。 2、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