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榆林市沙区治理现状和对策探析
榆林市沙区治理现状和对策探析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全市总面积43578km2,总人口356万,辖1区11县222个乡镇。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榆林风沙区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面积为190.47万hm2,占榆林市总面积35.5%, 其中流动沙地49.53万hm2,林地12.22万hm2,草场51.8万hm2,分别占沙区总面积8.4%和27.2%。近年来,榆林市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重点林业工程,大力开展了以沙区治理为主题的造林绿化活动。
1 榆林市沙区治理现状
截至目前,陕西沙区造林面积累计达124.6万hm2,林草覆盖率达33.5%,沙化和荒漠化土地面积较1999年分别减少2.1万hm2和12.6万hm2,重度、极重度荒漠化面积从54.8%下降到13.4%,流动、半固定沙地面积从29.9%下降到15.9%,沙区生态状况实现了由“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到“整体遏制、局部良性循环”的根本性转变。
1.1 沙地铁路—高速公路护绿路治沙模式
在神延铁路、榆—靖—定、陕蒙高速陕西段、榆—神—府沙漠高速公路两侧各1~5km范围内,采取乔、灌、草以行状、带状、块状混交方式,营造防风固沙阻沙林,治理沙化4万hm2,保障了铁路、公路的畅通。
1.2 沙地樟子松造林综合示范模式
以樟子松套笼栽植技术和紫穗槐灌木林为主,在榆阳掌盖界、横山哈兔湾建立1.33多万hm2综合治理示范点,一次性成活率超过90%,辐射面积4余万hm2。
1.3 黄土覆沙综合治理示范模式
在榆阳七里沙、神木马场梁采取漏斗大坑大苗深栽、生物网格固沙,推广应用美国干水、生根保水剂等多种抗旱栽植新技术,建立0.67万hm2以上的大规模治理示范点。
1.4 城镇生态园建设示范模式
神木县结合锦界工业园区建设,建立沙区城镇绿化示范点,投资3.5亿元建成榆林国家级沙漠生态公园,已引入适合沙地生长又具防护作用的150多种植物,成为陕西省沙区植物品种最为集中的地区。
1.5 生态经济型防沙治沙模式
其特点从治理开始就注重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如樟子松以栽代育、栽培经济林、种草养殖等。
1.6 神木秃尾河源区水源保护模式
目前,治理区植被覆盖率超过60%,局部小气候明显改善,野生动植物种群有所增加,涵养水源能力有所提高。
2 主要措施
2.1 生物措施
2.1.1 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实行一定的保护措施(设置围栏),建立必要的保护组织(护林站),严禁人畜破坏,给植物以繁衍生息的时间,逐步恢复天然植被。封育同时可以加以人工补植补种和管理,加速生态逆转。
2.1.2 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飞播具有速度快、用工少、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尤其对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偏远荒沙、荒山地区恢复植被意义更大。飞播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有:预测气候,选择立地条件,确定适宜的播区,确定适宜的播量,种子处理技术,防治鸟兽及病虫害,封禁保护等。
2.1.3 通过植物播种、扦插、植苗造林种草固定流沙。直播造林固沙:在草原流沙上播种,保证幼苗达到一定密度(15~20株/m2),一定高度(15~20cm),一定面积(1000m2),就可以把风蚀变为沙埋的植物群体,使沙丘固定。直播成功的植物种主要是花棒、杨柴2个沙生先锋植物。可撒播,也可条播或穴播。
植苗造林固沙:在干旱草原流动沙地采用适当深植和合理密植的方法使沙地固定。如定边长茂滩林场秋天在沙丘上用沟植法密栽油蒿成活形成沙障。
插扦造林固沙:陕西、宁夏流沙区用沙柳插扦直接固定沙丘。榆林群众用簇式栽植法,形成疏中有密的格局,既抗风蚀又解决水分不足问题。簇行距0.5m×1.5m,每簇4~5个插条。
2.1.4 营造沙区牧场防护林。树种选择要注意其饲用价值,东部以乔为主,西部以灌为主。主带距取决于风沙危害程度。不严重者可以25m为最大防护距离,严重者主带距可为15m,病幼母畜放牧地可为10m。副带距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400~800m,割草地不设副带。灌木带主带距50m左右,林带宽主带10~20m,副带7~10m。考虑草原地广林少,干旱多风,为形成森林环境,林带可宽些,东部林带6~8行,乔木4~6行,每边一行疏透。呈疏透结构,或无灌木的透风结构,生物围栏要呈紧密结构。造林密度取决于水分条件,条件好可密些,否则稀些。
2.2 工程措施
采用枝条、柴草、秸秆、砾石、黏土、板条、塑料板及类似材料在沙面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以控制风沙流方向、速度、结构,达到固沙、阻沙、拦沙、防风、改造地形等目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