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明之境-复原汉字本来面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澄明之境-复原汉字本来面目

澄明之境:复原汉字本来面目   【摘 要】文章从汉字性质与汉语思维、识字心理的关系出发,提出识字教育应复原汉字的本来面目,回到传统的识字经验。并透过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联结,思考如何抵达现代识字课程的澄明之境。 【关键词】汉字性质 传统经验 文字画 文字故事 汉字文化 一、辨名:复原汉字的本来面目 1.文字溯源:美丽的■,美丽的“纹画”。 汉字以形表意的特点,形成了与西方文字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拼音文字只是单纯表音的抽象符号,不能直接表达事物的感性认识,系统是理性的,结构是线性的。而汉语言文字,见其形则知其意。“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汉字生来就是民族的第二语言,就是美丽交错的非线性“文身”图画,就是和语言相辅相依的思维方式、美学元素与文明印迹。 2.汉字性质与汉语思维:斯文存古道,字林独一枝。 (1)整体的意象性。汉字始终不追求外观的形似,而只在乎意象的神似,这正是民族“立象以尽意”思维模式的萌芽。甲骨文的牛羊,都是头的正面,区别只在牛角上翘■,羊角下弯■,身子全然不见:一个视觉符号,对应一个听觉读音,表达一个完整意义,形成一个形音义集合体。形声字更是整体思维的典范:一字作形旁,表意义类属;一字作声旁,规定读音(有时也表意义)。“飞禽即须安鸟,水族便应著鱼”[1],这种兼表音义的自组织文字系统,形与神互补孳生,化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相对的耦合性。汉字多由对偶部件合成。“从北”正反;“呆杏”倒装,呈现出相对辩证的结构特征。形声字更是耦合而成,江河湖海,左偏右旁的尊卑伦理;霜雪雷雾,上扁下方的对立统一,莫不如是。汉字耦合,包含对称匀称的平衡美,刚柔虚实的和谐美,以及尊卑避让的伦理美。而语用的耦合,更多姿多彩:男女、左右概念相对;秋收冬藏词性相对;山清水秀互文见义……所谓“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刘勰《文心雕龙·丽辞》),种种要求,拼音文本根本无法实现。 (3)鲜明的隐喻与诗性。汉字以意取象的建构原理,相对耦合的语用原理,以及模糊综合的艺术气质,使它具有诗性的朦胧和隐喻的本质,成为观念的符号,可以穿透生活中可见而不可抵的神秘之境,“将最大量的意义压进一个句子,使它孕育充电,自内发光。在汉语里,每个字都聚存着这种能量在体内”[2]。从“示”到“祖宗”的家族宗法制度,从“月”到“人”的悲欢离合,这种阐释祖先生命意识和审美意识的隐喻性思维,是汉语诗学的言语本质,决定了文学、文章、修辞,乃至民族精神气质与哲学思维的诗性存在方式。 二、重建:回归识字教学的传统经验 复原汉字性质与汉语思维的关系,不是为了自恋与赞叹,而是为了思考如何透过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审视后者得以生成的历史依据。 1.“文字画”交汇,撩起“形意”的面纱。 教学“从大自然长出来的字”:它蛇虫,羊犬鹿;鱼贝龟,水鸟骨;夫弓矢,舟网日…… (1)“它”是一条蛇 师:仔细看图,这些字都从哪里长出来的? 生:“虫”从毛毛虫的身上长出来。 师:你发现图画在表示意思啊。可大人粗心画错了。看老师的修改,还是毛毛虫吗? 生:不,一条大蟒蛇! 生:“虫”就是按照蟒蛇盘起的样子画出来的。 师:你发现汉字一笔一画都和意思紧密相连!古代“虫”是最毒的蝮蛇,“它”才是现在的蛇。(播放蛇的“嘶嘶”声) 师:看到人对蛇的敬畏了吧?一切神秘力量都归“虫”管,就连七彩的“虹”也不例外:兽叫毛虫、鸟叫羽虫、鱼叫鳞虫,人叫倮虫…… 生:所有的动物都是“虫”,怪不得用“它”代表所有的动物! (2)谁藏起来了 师:大自然生出字宝宝,可它们藏哪儿去了? 生:我发现了“木”,它躲在森林的左上角。 生:还有“森林”,二木林三木森。 生:我发现了“水、贝、鱼、网、龟、舟、日”。 生:我还发现弓矢后面的人,他想把“虫贝鱼鸟、羊犬龟鹿”全当作美味的午餐。 师:他的武器呢? 生:弓矢对付“羊犬鹿鸟”,舟网对付“鱼贝龟”。 师:人多了一双胳膊一顶帽子,谁认识(夫)?你认识它,可动物不认识。动物会怎么叫它? 生:人、夫、两脚怪…… 师:到底是“夫”怕“虫”,还是“虫”怕“夫”? (3)诵读:从大自然长出来的字 这一集中识字最迷人的魅力,是在学生识字的初始化阶段,创造“文字画”这一中国汉字独有的象形识字方式。糖葫芦一样,一串串地把汉字的基本元素,甜甜地植入孩子无意识的心灵。首先是对课文的改变,直接用汉字本身美丽的形体建立形与义的意象联结,使学生可以发现字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一笔一画如何与意义世界建立联系。其次是识字伴着识物,借助文字画的意象唤醒他们的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