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诗文集成书和其书名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皎然诗文集成书和其书名考

皎然诗文集成书和其书名考   摘要:唐代大历时期江左诗僧辈出,释皎然是其中之翘楚。在皎然尚在世时,朝廷即下诏征编其诗文集入藏内阁书府,使他不仅成为大历诗僧群中唯一有完整文集传世者,更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受朝廷之命征编文集的僧徒。本文从编纂经过、成书原因两方面考述皎然诗文集的成书情况,同时,分析此书的编次特点,并考诸载籍及传本,疏证其书名最初为《吴兴昼上人集》,后世流传中漫称《杼山集》、《皎然集》等。 关键词:皎然诗文集;编纂经过;成书原因;书名 释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是大历、贞元年间江南文坛上一位相当活跃的诗僧。皎然诗名卓著,在创作上享有“词多芳泽”、“律尚清壮”的美誉。他深谙诗道,曾协助颜真卿修纂音韵类书《韵海镜源》,又自撰《诗式》,论述作诗之法,对当时及后世的诗歌创作理论、艺术技巧、思维方式及批评方法等方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目前所知有诗学理论专著的第二位唐代诗人。贞元八年,唐德宗下诏征编其诗文集入藏内阁书府。于是,皎然诗文作品得以较为完整地编辑、保存与流传。目前,学界于皎然的关注多聚焦在《诗式》上,探讨其诗学理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之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厚,而对于皎然集的研究则相对较为薄弱。皎然集是如何结集成书的?皎然何以能得到朝廷诏令征编文集?此书的成书原因究竟何在?它有着什么样的编纂特点?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由于在后世流传中,此书的书名出现了《吴兴昼上人集》、《昼上人集》、《杼山集》、《皎然集》、《皎然诗文集》等多种异称,因而。对各书名作一疏证,弄清其中的流变情况,亦是非常必要的。 一、皎然集的编纂经过 关于皎然集的编纂经过,于頔所作集序中有较为清晰的讲述: 贞元壬申岁,余分刺吴兴之明年,集贤殿御书院有命征其文集,余遂采而编之,得诗笔五百四十六首,分为十卷,纳于延阁书府。上入以余尝著诗述论前代之诗,遂托余以集序,辞不获已,略志其变。 由此序文可以了解到: 第一,皎然集的编纂时间是贞元壬申岁,即贞元八年。据贾晋华《皎然年谱》考证,皎然生于开元八年,卒于贞元九年至十四年之间。至贞元八年他已年逾七旬,其生平的主体创作基本完成。 第二,此项编纂任务乃于頔受命承担。于頔自贞元七年至十年任湖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期间与皎然有过诗交。于崾到任之初即作五言诗《郡斋卧疾赠昼上人》寄赠皎然,诗中称皎然为“我禅伯”和“方外友”,礼赞其“光明性不染”。皎然随即作《五言奉酬于中丞使君郡斋卧病见示一首》酬和,并以“若非禅中侣,君为雷次宗”、“若作诗中友,君为谢康乐”等语称扬对方。此二诗一并收录于本集卷一之首。 第三,采编该文集时,皎然是知情的,并且是他亲自嘱托于頔为集作序。故而。于顿序记言:“上人……托余以集序,辞不获已”。 第四,于螟辑得皎然所作“诗笔”五百四十六首,分编为十卷。唐人一般用“诗笔”一词来表达诗和文的区别,如赵磷《因话录》卷三云:“韩公文至高,孟长于五言。时号孟诗韩笔。”又如殷瑶《河岳英灵集》卷上云:“历代词人,诗笔双美者鲜矣。”在白居易自编《白氏长庆集》之集后序中,自居易亦自述收录“诗笔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可知,十卷皎然集中收录有诗亦有文。 第五,皎然集乃奉集贤殿御书院敕牒之命征集,成书之后纳藏于延阁书府。传世的《昼上人集》卷首还载有当时的敕牒,牒文表明,皎然集是因库内阙,而被指名敕命浙西观察使“速写送”御书院。何谓“敕牒”?《唐六典》卷九“中书省”条载:“凡王言之制有七。……七曰敕牒,随事承旨,不易旧典则用之。”南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三云:“承旨而行者曰敕牒。”可见,敕牒的使用场合是“承旨”,即上承皇帝旨意而行用。因此,通俗来讲,皎然集乃受钦点编就而成。 在皇命敕牒敦促下,刺史于頔在下诏当年便迅速完成了皎然集的编采工作,并纳藏延阁书府。《新唐书》、《宋高僧传》、《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等史志对此事皆有记载。 关于皎然集成书过程,南宋释本觉《释氏通鉴》卷九有另一番记述: 释皎然……耻以文章名世。尝叹曰:“使有宣尼之博识,胥臣之多闻。终曰目前,矜道侈义,适足以扰真性。岂若松岩云月,禅坐相偶,无言而道合,至静而性同。吾将入杼山矣。”于是,裒所著诗文火之。后中丞李洪刺湖州,枉驾访昼,请及诗文。曰:“贫道役笔砚二十余年,一无所得。冥搜物累,徒起我人,今弃之久矣。”洪搜之民间,仅得十卷。昼没,相国于頔序之进于朝,德宗诏藏秘阁。与前述于頔序文之记载相较,《释氏通鉴》的记述在皎然集的编纂者、成书时间及成书过程等方面均有较大出入。依《释氏通鉴》之说,皎然曾“耻以文章名世”,已将所著诗文烧毁而全心礼佛,后由湖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李洪从民间搜访得十卷。皎然过世之后,由时任宰相的于頔将其进奉给朝廷,德宗遂下诏入藏秘阁。《吴兴掌故集》、《浙江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