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8传统文化继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98传统文化继承

复习旧课: 1、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2、大众传媒的标志、形式、作用和地位是什么? 3、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对待文化交流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学习目标: 1、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 现。 2、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 意义和态度。 3、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辩证 认识。 问题探究1 1.什么是传统文化? 2.从刚才的投影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具有哪些特点?你能否用一两个事例加以说明?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特点) 山东孔庙 台北孔庙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 牧 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吟咏清明的小诗,今天读来仍然那么哀怨,那么亲切。可见古往今来,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 不少海外侨胞、华裔,也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 这幅图反映一个什么问题?? 这符合人们清明祭奠活动的初衷么? 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一是重家祭轻公祭。家祭体现着亲情,自然无可厚非。可我们在重视家祭的同时,对历史上志士仁人的公祭却越来越趋向冷清。 二是重传统轻创新。各地最传统、最典型的祭祀风俗都是以烧纸为主。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虽然祭祀风俗总被掺杂进新的内容,但堪称文明创新的却鲜见寡闻。 三是重物质轻精神。逝者长已矣,来者犹可追!祭祀的本质在于精神。 存在的问题 结合这两幅图谈谈你的看法 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 如果顺应时代变化 如果不顺应时代变化 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应与时俱进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相对稳定性 鲜明民族性 2、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与时俱进——积极作用 一成不变——消极作用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 国家兴旺发达 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答:(1)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可全盘肯定或否定,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2)观点一看到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一面,但认为传统文化都是财富是不科学的。 (3)观点二认为传统文化中有保守的因素,有不合理的因素是正确的,但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则是不科学的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埋儿奉母” “卧冰求鲤” 晋--郭巨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文化面面观 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及其表现 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传统文化在今天 传统文化的特点 继承性 相对稳定性 民族性 传统文化的内容要与时俱进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对国家 对个人 * * * * * 自主学习 问题探究 1、传统文化的含义(重点) 2、传统文化继承的具体形式 3、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重点) 4、传统文化的作用 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6、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重点、难点) 针灸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 京剧——中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 国画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京剧: 作为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的诞生大约在1840年至1860年。京剧是徽剧汉剧在吸收其他地方戏营养的基础上形成的。京剧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在念白上改用京字京韵;在音乐上以西皮、二黄为主要曲调,并以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在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并有固定的程式规范。京剧成为中国戏曲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 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针刺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后来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针灸法的起源与火的发现和使用有着密切关系,当身体有不适时,用火烘烤得以减轻,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针灸早在公元6世纪就传到了朝鲜、日本等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