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新版)语文版
6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新课导入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雪洗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
新华社记者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
二、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瞩目(zhǔ) 缔结(dì) 撤离(chè)
旗帜(zhì) 监督(dū) 停泊(bó)
陈迹(chén) 紫荆花(jīnɡ)
2.生词注解
凝重:庄重。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瞩目: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
易帜:变换旗帜。文中指降英国国旗,升起中国国旗。
接载:接待、装载。
3.作者名片
周婷、杨兴,均为新华社记者。本文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4.背景追溯
鸦片战争后,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让香港,后来,英帝国采取强取豪夺的方式陆续占领了九龙及新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主张在适当时机解决香港问题。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将回到祖国的怀抱。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三、自主学习(二)——合作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课文标题的。
【点拨明确】(1)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
(2)以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3)“别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这种统治的结束。
2.将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看看这篇通讯是从什么角度,按什么顺序把“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的。
【点拨明确】
时间 地点 主要事件 1997年6月30日下午4点30分 港督府 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1997年6月30日下午4点40分 港督府 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 1997年6月30日下午6点15分 距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的广场 举行“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讲女王赠言 1997年6月30日下午7点45分 “威尔士亲王”军营旁 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1997年6月30日最后一分钟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 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 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1997年零点40分 中国南海 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尼亚”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二)深层理解
文章按时间顺序特写了哪几个场景?
场景一: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场景二:下午6点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的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场景三: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中国国旗升起;
场景四:零点40分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三)走进主旨
这则通讯通过对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盛事的回顾,证明了只有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昌盛,我们才不会被别人欺辱,从而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走进语言
1.体会这句“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的深刻含义?
【点拨明确】香港已经回归祖国 ,末任港督已经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
2.体会用“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修饰“英国米字旗”的作用。
【点拨明确】英国米字旗在属于中国领土的香港上空飘扬一百五十多年,意味着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持续了一百五十多年,交代香港沦为英租界的屈辱历史
3.最后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是什么意思?
【点拨明确】全文最后一句语言庄重而含蓄,有深刻含义。“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4.这篇通讯有别于新闻,运用了许多描写意味的语言。体会一下这些语言的好处。
【点拨明确】“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等描述性的语言使描述对象生动、形象、可感。“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交代了告别的细节,将事情的因果、始末交代得具体清楚。
“蒙蒙细雨中”“雨越下越大”是天气状况的实写,但两处用笔,对仪式的气氛起到了烘托的作用;“面色凝重”,是对港督彭定康表情的描写,但在这里交代,对“告别”的仪式的气氛起了点染的作用。
五、板书设计
六、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学习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浙教版)浙江省宁波市慈城中学七年级下册课件2.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数学).ppt
- (浙教版)浙江省宁波市慈城中学七年级下册课件2.2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学).ppt
- (浙教版)浙江省宁波市慈城中学七年级下册课件2.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2(数学).ppt
- (浙教版)浙江省宁波市慈城中学七年级下册课件2.5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数学).ppt
- (浙教版)浙江省宁波市慈城中学七年级下册课件2.1二元一次方程(数学).ppt
- (浙教版)浙江省宁波市慈城中学七年级下册课件3.1同底数幂的乘法2(数学).ppt
- (浙教版)浙江省宁波市慈城中学七年级下册课件3.2单项式的乘法(数学).ppt
- (浙教版)浙江省宁波市慈城中学七年级下册课件3.1同底数幂的乘法3(数学).ppt
- (浙教版)浙江省宁波市慈城中学七年级下册课件3.1同底数幂的乘法1(数学).ppt
- (浙教版)浙江省宁波市慈城中学七年级下册课件3.3多项式的乘法2(数学).ppt
- 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学设计(新版)语文版.doc
- 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第12课《桥之美》练习题(含答案)新人教版.doc
- 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新版)语文版.doc
- 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第13课《苏州园林》学案(含答案)新人教版.doc
- 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第13课《苏州园林》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
- 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第14课《故宫博物院》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
- 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第18课《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
- 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第21课《桃花源记》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
- 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第22课《短文两篇》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
- 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第21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