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对联与对联故事》对联-鉴赏-中国.pdfVIP

《巧妙对联与对联故事》对联-鉴赏-中国.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巧妙对联与 对联故事 周楠湘 编 著 前 言 对联作为中国文化的精粹, 因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丰富多彩的 内容、 铿锵有力的节奏和优美雅致的文采, 尤其能培养人们的优良 品德、 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 从而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对联雅称 “楹联”, 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赅、 对仗工整、 平仄协 前 调, 是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早在秦汉以前, 我国民间每逢过年, 有在大门左右两边悬挂桃 % 符的习俗。 桃符就是用桃木做成的两块木板, 上面分别写上传说中 言 的降鬼大神 “神荼” 和 “郁垒” 的名字, 用来驱鬼辟邪。 这种习俗 整整延续了一千多年。 到了五代时期, 人们逐渐开始将联语题写在桃木板上代替降鬼 大神的名字。 据史载, 公元 964 年除夕, 后蜀之主孟昶题写于门上 的对联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朝之后, 我国民间新年悬挂春联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了。 王 安石的 《元日》 诗中写到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 写的就是当时民间盛行贴春联的景况。 到了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 当时的文人也将题联 作对视为文雅趣事, 于是写对联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 对联由宫廷 豪门普及到了百姓门户, 朱元璋也获得了 “对联天子” 的桂冠。 清朝以后, 对联发展到鼎盛时期, 尤其是乾隆、 嘉庆、 道光三 朝, 对联如同盛唐的诗歌一般兴盛, 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名联趣对。 古往今来, 佳联妙对异彩纷呈。 许多巧妙对联文采赫赫, 妙趣 横生。 他们大都在构思上独具匠心, 在手法上运用比喻、 夸张、 拟 1 人、 假借、 镶嵌、 反复、 重叠、 映衬、 反衬、 双关、 回文、 顶针、 排比、 对偶等修辞手法, 使对联上下句词性相对、 音韵和谐, 富有 一种字面上的对称美、 声调上的韵律美, 创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和 韵味, 看上去赏心悦目, 读来趣味无穷。 另外, 一些有高度思想性、 艺术性和趣味性的对联故事, 感人心扉, 启迪智慧, 广为流传。 它 们或针砭时弊, 入木三分; 或用风趣、 巧妙的方式, 宣泄老百姓胸 中的情趣; 或用傲岸的笔触, 表达自己的高尚品质和宏伟志向。 为把对联这门艺术发扬光大, 我编著了这本 《 巧妙对联与对联 故事》。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 独特的立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