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一中国文化类型与特点
专题一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目 录 一、中国文化的类型 二、中国文化的特点 三、相关补充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伦理类型 任何一种文化类型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集中在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下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 一、何种类型: 结论 上述的历史——半封闭的大陆性地域、农业经济格局、宗法与专制的社会组织结构,相互影响和制约,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生存系统,与这个系统相适应,孕育了伦理类型的中国传统文化。 故斯宾格勒把道德灵魂当作中国文化的基本象征符号,黑格尔说:“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 中国文化的伦理型特征,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制度的完善及其影响的长期存在。 与世界各国不同,中国是在血缘纽带解体不充分的情况下步入阶级社会的,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宗法制度。与之相联系,血亲意识继续构成了社会意识的轴心,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宗法伦理道德,长久地左右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和行为规范。 “六亲不认”“诛九族”? 血亲意识,即所谓“六亲”和“九族”。 六亲?九族? 六亲——父子、兄弟、夫妇 九族——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二、其作用 伦理道德学说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华学术的首要重心,“求真”、“求善”成为学术的旨归,以至成为众多学科门类的出发点和归宿。 宗法社会特定的伦理型文化,自有其正面、负面的作用和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正面影响与作用 负面影响与作用 将伦理关系凝固化、绝对化,以致在某种程度上有成为人身压迫、精神虐杀的理论之源。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特点 关于中国文化的特点,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和总结,不同专家有不同的意见。而我们学习中国文化概论,可以说就是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来认识中国文化的特点,把握它的民族性和特殊性。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从其强大的生命力、务实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家国一体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与政治文化,以及学术文化等方面来认识其特点。 概 说 1.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2.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 3.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 4.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 5.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 6.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 7.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文化领域。 1.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在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 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和凝聚力等诸方面。 所谓同化力,是指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中国化,融入中国文化而成为其一部分。如佛教文化的传入和中国化。 所谓融合力,是指中国文化并非单纯的汉民族文化或黄河流域的文化,而是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善于有机地吸收中国境内各民族及不同地域的文化—也有同化的意义。 中国文化的同化力和融合力,是其无与伦比的生命延续力内在基础。 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还表现在它具有历久弥坚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具体表现在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地域、超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 2.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 在以农业生产为生存根基的中国,农业生产的节奏早已与国民生活的节奏相通。传统节日均来源于农事,是由农业节气演化而成的,并不像其他民族,节日多来源于宗教。——举例 以农历为序的传统节日 源于四季自然气候变化与农事活动的中国传统节日,实质上是围绕祈求丰收与庆丰收这两大主题展开的。 农作物有一定的生长规律:春种,夏耕,秋收,冬藏。为了定季节,在特定的季节从事特定的生产活动,人们把不同季节中的特定时间定为节日。为了标明这些特定时间,人们借助于对天气、星座变化的观察,创造了天文历法。 岁时节日,在中国沿着农事祭祀、宗教习俗、民族传统三条线索向前发展,它们往往互相渗透、影响,融合成民俗节日。 纵观节日的发展历程,可将节日分成农事节日、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游乐节日五类。 春季祈生殖、夏季驱疫虫、秋季庆丰收、冬季慎储备。人们以最虔诚的信仰、最精美的饮食、服饰、工艺品,庆祝节日。流行至今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农事节日的延续。 社交、游乐节日 它的内容主要通过歌舞游艺活动进行社交往来。这类节日在少数民族节日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大理白族的传统盛会“绕山林”是很有代表性的社交游乐节日。苗族的“三月三”,土族、回族等的花儿会,广西壮族的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科室全成本核算.ppt VIP
- (完整版)幼儿园五年发展规划【可编辑版】.docx VIP
- 福克纳 A Rose for Emily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英文原文+译文).pdf VIP
- 高考数学总复习《函数性质》专项测试卷及答案.pdf VIP
- 课题申报书: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研究.docx VIP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含单元备课).pdf VIP
- 湖北省武汉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秋期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教学反思有内容+二次备课版).docx
- 初中整本书阅读系列之《红星照耀中国》第8-9篇 同红军在一起PPT课件.pptx VIP
- 2024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精讲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