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ppt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第十章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文本”(text):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文本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文本”与“作品”辨析 从所指对象看,“文本”与“作品”是两个可以互换的名词,但从文学研究的角度看,二者是两个不同意义的概念。 对“文本”与“作品”的不同使用,主要是由于从作品的依附性、独立性、开放性等不同角度审视作品。 从属作者、社会现实—表现论、反映论——作品; 独立性—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文论——作品或文本; 开放性、互文性—后结构主义、新历史主义——文本。 资料: “从‘作品’转到‘本文’,这是从视诗或小说具有确定意义的封闭实体——理解这些意义正是批评家的任务——转向视它们为不可还原的复合物和一个永远不能被最终固定到单一的中心、本质或意义上去的无限的能指游戏。”(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第152页,伍晓明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王弼:《周易略例》 注意:这里所讲的不是文学文本。“象”是指卦象,不是艺术形象。 黑格尔:论形式与意蕴 “遇到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或内容。” “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也是如此,它不只是用了某种线条,曲线,面,齿纹,石头浮雕,颜色,音调,文字乃至于其它媒介,就算尽了它的能事,而是要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 ——黑格尔:《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4、25页。 文学的文本层次 文学言语层面 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意蕴层面 内指性 心理蕴含性 阻拒性 这三种说法从另一角度论述了以前所说的文学的话语蕴藉、情感表达以及文学言语的非现实指称等特征。 言语层的构成 言语层面包括语音和语义两个层次。 语音在文学文本中具有艺术价值,文学写作有意识地追求文本语音的优美、和谐。如诗歌中谐音、节奏的讲究和衬字的使用即是。语音特性有助于文本意义的表达或强化。 文学言语所指的非现实性 言语所指的非现实性——言语表现的客体不是真正的现实。因此对文学言语的理解与事实报道和科学文本就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 “与科学著作中占主要地位的作为真正判断的句子相对照,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中陈述句不是真正的判断而只是拟判断,它们的功能在于仅仅赋予再现客体一种现实的外观而又不把它们当成真正的现实。”(英加登:《对文学作品的认识》陈燕谷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11) 可以将所谓的“内指性”理解为言语所指的非现实性。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文学言语的蕴藉性 文学言语的蕴藉性可以包括心理指向和言语的“阻拒性”(陌生化)。 “文学是情感的。”(教材,66)文学的情感性也体现在言语上。 文学艺术的“陌生化”应该包括言语的陌生化和形象描写的陌生化,“阻拒性”一说,强调了言语的陌生化特征。(关于“陌生化”还可参见教材第105、145页的有关论述。) 教材引文简析 读者经过想像和联想而在头脑中 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文学形象的构成 教材中关于文学形象的论述是在作者、文本、读者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中把握文学形象的。可参照教材第63、151页的有关论述,所以才说:“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教材,210页) 因此教材所述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文本”结构层次。 文学文本形象基本特征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和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等四个方面都是在阅读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特征,严格说是在文学形象具体化过程中的形象特征,不是文本中的“形象层面”。 间接性是文学文本形象的基本特征,文本提供的只是图式化外观的“形象”。 图式化外观与作品的具体化 “文学形象”是言语描述的,并不表示真正的存在,而仅是意向性相关物,须经读者的想象它们才能以感性的形象呈现出来,才成为“文学形象”。 就作品(文本)而言,所谓“形象”只是处于潜在的准备状态,言语描述提供了一些确定点以构成“图式化”外观,留存的不定点、空白则有待读者填充,这是具体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确定性与不确定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