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2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5.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5

* 2012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 及热点扫描 五、冲刺阶段备考建议 (一)给老师的建议 1、精心筛选试题,把好选题关,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2012年文史知识题目会继续保持(考了哪些?哪些还没考?)节假日、纪念日、礼节、皇帝称号、纪年方法、民俗风情、四书五经、阴阳五行、三纲五常…… 建议:不要刻意去追求这些东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依教师个人专长而发挥,视学生具体情况而取舍,感觉很重要。 例1 古人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时(季),后来又按夏历将一年十二个月每一季分为孟、仲、季作为相应月份的代称。《书?尧典》载“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就是指夏历的( ) A.三月 B.四月 C.五月 D.六月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传统文化常识。夏历春季 以正月为始,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三月,三个月又 分为孟、仲、季,故仲夏即为夏季的第二个月, 即五月,选择C项。 例2 《尚书大传·略说》:“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 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下列有关中国古代 官员的任免升降情况的说法,与“致仕”的情况类似 的是( ) A.拜 B.除 C.去 D.乞骸骨 【答案】D 【点拨】致仕即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以何官称致仕,致仕后的俸禄数目及是否朝见等待遇,与其原官品、功绩及皇帝的恩宠程度有关。也称“休致”。 拜,是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排除A。除就是任命官职,排除B。去位(离开官位)。C与“致仕”不太类似,应排除C。乞骸骨即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与“致仕”类似,个人觉得应该选D。 例4 中国古代有自己独立计时系统和方法,西周时开始使用的是 十二时辰制,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 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 分别与上面的时辰名字对应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 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一个时辰相当于 现在的“两个小时”。古人又把夜晚分成五部分,每一部分为一 更,共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李商隐《无题》: “来是空言去 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诗中“五更”指的是( ) A.人定 B.夜半 C.鸡鸣 D.平旦 【答案】D 【点拨】考查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理解运用能力。注意“古人又 把夜晚分成五部分,每一部分为一更,共五更。每更为一个时 辰。”有“半夜三更”之说,以此类推,显然是平旦。此外,根据 常识,黄昏开始即为夜。 例5 “效果历史”的提出者、德国当代哲学家伽达 默尔说:“在构成我们的存在的过程中,偏见的作用要、 比判断的作用大,我要为积极的偏见恢复合法地位。偏 见并非必然是不正确的或错误的,并非不可避免的歪曲 真理,事实上,它为我们整个经验的能力构造了最初的 方向性。”对伽达默尔这段话的理解,比较恰当的( ) A.在认识历史事件时,我们应尽力避免偏见,追求真实的历史 B.偏见是不可避免的,它是我们认识过程中的组成部分 C.历史不仅仅是认识过去,更是理解现在和未来?? D.判断也是偏见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B 【点拨】考查材料信息分析理解能力。“偏见的作用要比判断的 作用大,我要为积极的偏见恢复合法地位。”等 B项符合题意; AD两与题干的意思不一致,C项材料无法体现。 讲评试卷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答题技巧的过程。 讲评试卷的过程就是纠正学生不良习惯的过程。 讲评试卷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 讲评试卷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记忆方法的过程。 讲评试卷的过程就是向学生传递高考信息的过程 2、上好试卷讲评课 选择题解题思路 从限定语入手,求得正确的答案 从时间入手,寻找符合特定时间范围的正确答项 从题干的中心词句出发,求解正确答项 从选项本身文字表述的错误入手,利用排除法,找出正确答案 命题常用词语解释 根本原因:指在历史事件发生的若干原因中最本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影响全局并带有必然性的原因。 直接原因:指历史事件发生的最近的、最直接的因素。 客观原因:指历史事件发生的外部因素。 主观原因:指促成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自身因素。 主要原因:指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立足点或着眼点:通常指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根本因素。 出发点:通常指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 根本目的:指当事方要达到的归根结底的、本质的结果或结局。 直接目的:指当事方要达到的最近的结果或结局。 主要目的:指当事方要达到的目的中起主要作用的目的。 材料题的解题原则 主观见解 客观事实 史学理论 材料题的解题顺序 (1)先看问题,根据问题要求读材料。 (2)读材料时先看材料的来源和出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