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非中性制度与美国的经济起飞-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美国研究》2007 年第 4 期
非中性制度与美国的经济 “起飞”
高 程
〔内容提要〕本文从商人集团与国家相互博弈的政治经济学角度 ,对美国经济“起飞”
的原因做出尝试性的解释 。文章认为 ,美国立国后 ,通过国会立法 、政府推行的以关税保
护和国家银行为核心的贸易、金融政策 , 国家对工商业集团给予制度上的特别支持 。在
国家力量的保护和支持下 ,美国商人建立了自己的工商业体系 ,这一过程与美国国家实
力和政府权力的迅速扩张同步 。国家与商人之间的长期合作 ,推动了具备增长潜力的产
业和贸易结构及有效的资本市场的确立 ,这是确保美国经济崛起的重要因素 。
关键词 :美国经济 经济崛起 非中性制度 商人集团
美国的经济崛起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本文着眼于美国经济崛起过程中的非中
①
性制度 土壤 , 以及这种土壤孕育下的商人集团与联邦政府之关系 。所谓非中性制
度 ,是指不同集团在制度面前被区别对待 ,在分配和享受制度保护的实际利益时获得
的份额不同 ,甚至此消彼长 。在同一个制度框架内生活的群体和个人不可能享有性
质相同或强度相等的产权保护 。一来 ,制度 、法律和政策通常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二
者 ,在划分和界定产权的过程中 ,即便表面上平等适用于所有对象的规则 ,不同阶层 、
集团或个人从中的受益和受损状况也不尽相同。张宇燕教授和笔者曾以西欧和晚明
中国为案例 ,讨论了产权制度非中性与大国长期增长的关系 ,并得出如下结论 :在特
定历史阶段 , 国家是否对具有生产性的商人集团的财产权利实施非中性保护 ,是一国
②
能否实现长期增长的关键 。本文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上述成果中商人集团与国家
① “制度非中性”的概念最初由张宇燕提出,具体内容参见其文《利益集团与制度非中性》, 《改革》,1994 年第 2
期 ,第 97~106 页 。
② 相关内容详见张宇燕和高程 : 《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 中信出版社 ,2004 年版 ; 《海外白银 、初始制度
( )
条件与东方世界的停滞 :关于晚明中国何以“错过”经济起飞历史机遇的猜想》, 《经济学》季刊 ,2005 年第
1 期 。
非中性制度与美国的经济 “起飞” ·39 ·
相互博弈的政治经济学框架 ,对美国经济“起飞”的原因做出尝试性的解释 。
本文的思路大致如下 :建国后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不断加强 ,其制度和各种政
策大多倾向于保护商业精英集团的财产利益 。美国宪法为这种非中性的保护原则提
供了理论上的合法性及可行性 ,汉密尔顿的经济计划则在实践层面上对其进行了具
体的诠释和发挥 。偏袒商人集团的产权保护深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 ,主要体现
在金融市场和关税保护等方面 。在倾向工商集团的非中性产权保护制度的推行过程
中 ,商人政府实力的增强和商人财富的积累相互促进 。商人的国家通过非中性的产
权制度有效地干预了经济增长的进程 ,联邦政府有力地扶植了制造业 ,使资本在长期
投资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最大的潜能 。这些保护商业和商人集团的制度一方面在
建国早期促进了美国海外贸易的繁荣 ,为国家工业的起步集中了流动资本 ; 另一方
面 , 由此建立的国家信用和银行系统先后为航运贸易和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高效率
的融资市场 。美国在 19 世纪后半期逐渐形成的有利于长期增长的产业和贸易结构 ,
以及由此确立的国际分工优势 ,正有赖于此 。
一 联邦政府对商人财产实施非中性保护的奠基性文献
在美国 ,通过国家力量为商人集团提供非中性产权保护的经典文献可追溯到
1787 年的美国宪法 。比尔德在其著作《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中证明 ,联邦宪法是那些
为财产权利寻求保护的工商业 、金融业和投机阶层经济利益的产物 ,而并非全民利益
①
的体现 ,其产权保护的歧视性相当明显 。这种对特殊利益集团实施非中性保护的思
想 ,淋漓尽致地体现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