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还是统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工艺品.docVIP

分离还是统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工艺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离还是统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工艺品   【摘 要】传统手工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通过产业化的开发和保护,成为市场中流通的旅游工艺品,这也是目前能使之得以延续的较好方式之一,但成为旅游工艺品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层面常常会脱离“非物质性”而存在,成为纯粹的商品,这种情况促使我们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反思。本文尝试通过对靖西绣球社会功能、角色变化的梳理,考察一个物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下,既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又作为旅游工艺品而存在,哪些因素促成了其角色的转换,并提出,旅游工艺品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必须以当下传承主体的自身感受,而不是所谓的传统为实现标准。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工艺品;绣球;传承   【作 者】郭悦,硕士研究生,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硕士研究生。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9)04 -0197-007      Division or unification: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Travel Crafts   ――exemplified by the colorful silk balls production of JingXi ?Guo Yue   Abstract: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raditional manual skills, have always been shown as a tangible travel crafts in the market through the develop and protect of industrialization, it appears as an effective way to make it go on. But obviously, after being a travel craft, the material par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s always apart from the its spirit and connotation, and becoming a pure commodity. The situation made us re-thinking the valu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rough hackling the changes of JingXi silk ball’s role and social function, this passage is trying to inspect, how can a thing both as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as a tourist product under different contexts? Which factors contribute to its conversion? And propose the idea tha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ravel crafts must be in the standards of the own feelings of people who heritage, rather than the so-called tradition.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在巴黎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自此,国内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程度大为提高,2004年8月,我国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签署国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在政府的号召下形成了一股热潮,至今仍方兴未艾,但成果斐然的同时,弊端也开始显露,有人开始冷静下来,对这场“运动”发出不同的声音。   其中一个争论的焦点便是,地方政府往往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文化资源,却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得到可持续发展。这种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一方面是利用村落和民俗活动等文化空间进行旅游开发,另一方面是将传统技艺商品化,使之成为旅游工艺品。此种思路若以保护为前提,未尝不可,而且民俗旅游的适度开发也比其他方式更容易唤起当地人的文化自觉意识,而其适度与否的标准则在于,当地人在旅游中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拥有多少自己诠释传统的话语权。而对于传统技艺而言,情况则并不那么乐观,由于商品化了的传统技艺必然是以物的形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