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设计

浅议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设计   摘 要:文章主要介绍了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设计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结合其设计的原则,提出了抗震墙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对抗震墙设计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设计原则;注意事项 目前,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已经被广泛用于高层和多层建筑中,连梁和墙肢是抗震墙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遵循强剪弱弯、强墙弱梁的设计原则,表现为连梁的屈服先于墙肢,而且连梁和墙肢均应为弯曲屈服。由于目前房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除框架结构外,其他的结构体系都与剪力墙有关,所以本文重点研究抗震墙中的剪力墙。由于剪力墙的刚度大,在地震作用下,其变形相对小,受到的破坏程度低,因此常被设计成延性抗震墙,其具有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可吸收地震时产生的大部分能量,在与其他结构进行共同工作时,就可以较好的降低其他结构的抗震要求。 1 当前抗震墙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1 抗震墙体配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抗震墙的水平分布筋主要起抗剪作用,当建筑物较长、较高或存在框剪结构,设计时就应增加抗震墙体配筋,尤其是对于刚度和温度变化敏感的部位以及连梁部位,更应适当增加抗震墙体的配筋。 1.2 短肢抗震墙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在设计短肢抗震墙时,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筑平面外边缘角部处的墙肢是短肢抗震墙的抗震薄弱部位,一旦出现扭转效应,就会加剧已有的变形,导致其墙肢开裂。因此,应采取增加箍筋和纵筋的配筋率、减小轴压比等方法加强其抗震能力。第二,应对称、合理且均匀的进行短肢抗震墙布置,最终实现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的重合。主要布置方式有L形、T形、+形、]形,这样不仅可保持平面外的稳定性,还可以使短肢墙的抗扭性得到增加。第三,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短肢剪力墙截面厚度除应符合一般剪力墙的规定外,底部加强区部位尚不应小于200mm,其他部位尚不应小于180mm。第四,在抗震等级为一、二、三时,短肢墙所产生的轴压比分别要小于0.45、0.50、0.55,一字形截面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限值应相应减少0.1。第五,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竖向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一、二级不宜小于1.2%,三、四级不宜小于1.0%;其他部位一、二级不宜小于1.0%,三、四级不宜小于0.8%。第六,短肢抗震墙的数量的多少与肢长的长短都不可随意设计,要根据实际抗侧力的需要进行设计,刚度以及刚度的中心位置也可以通过尺寸与布置加以调整。 2 抗震墙的布置 2.1 抗震墙的布置的一般原则。合理的布置抗震墙是其良好抗震性能构建的基础,在抗震墙的布置时,除了要遵循“对称、均匀、周边、连续”八字方针外,还应遵从以下两方面原则。 2.1.1 坚决避免墙肢长度的突变。抗震墙墙肢的截面长度,沿高度方向不应该有突变,如果出现抗震墙的洞口较大的状况,一般不应该在抗震墙上布置错洞。 2.1.2 将长墙分成墙段。若连梁的刚度大、跨高比小,且内纵墙很长,说明抗震墙的结构整体性好,但是在遇到水平地震作用时,由于墙的剪切变形比较大,地震对其破坏程度就会超过底部加强区域的高度,为了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在新规范中明确规定,在抗震墙布置时要将长墙分成墙段,要确保墙的高宽比大于3。新旧规范都是将墙段分为墙肢和连梁两部分,这两部分的区别在于连梁的不同,新规范规定连梁的跨高比要不小于5,而旧规范为弱连梁,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遇到地震作用时,墙段成为抗侧力单元,且只产生一定的弯曲变形。 2.2 框支层墙体的布置要求。框支层墙体的布置要求主要包括对框支墙落地间距的要求和对框支层刚度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以下内容。 2.2.1 对框支墙落地间距的要求。由于落地剪力墙需要承担框支层的所受到的水平地震剪力,以及来自邻框支层上的水平力,因此框支墙落地间距不能过大。抗震设计时,当底部框支层为1~2层时,l不宜大于2B和24m;当底部框支层为3层及3层以上时,l不宜大于1.5B和20m;此处,B为落地墙之间楼盖的平均宽度。 2.2.2 对框支层刚度的要求。抗震墙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关键部位就是框支层,如果抗震墙减少,一旦出现地震,框支层就会成为变形的集中区域,所以框支层抗震墙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应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 2.3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的布置。对高层而言,在实际工程中框架—抗震墙结构运用的最多,其主要的布置要点是:位置要相对灵活,数量以满足刚度为宜。首先,纵横墙宜相连,结构形式应为双向抗侧力,使墙体之间成为有翼缘的抗震墙,既可以增加抗震墙的刚度,又可以有效提高塑性变形的能力。其次,抗震墙宜沿房屋高度全长贯通,进行连续布置,杜绝中间切断,且要满足上下洞口对齐,避免墙肢长度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