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虽有嘉肴》课件(新人教版).pptVIP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虽有嘉肴》课件(新人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虽有嘉肴》课件(新人教版)

* 戴圣 作者及作品简介 字次君,世称小戴,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人。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 戴圣 (生卒年不详)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学记》:《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它从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上的阐述。 文言文导学 一、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书面语体,它与现代汉语同出于古代口语,因此,它的语义与语法的表现形式,大体一致,只是略有差异。 二、文言文的特点是什么?   简洁,典雅。 三、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什么?  信(正确),达(通顺),雅(文采)。 一、培养语感: 1、熟读、背诵课文; 2、用心领悟,见“言”而知 “意”; 3、注意积累词汇、语汇。 二、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句式变化 三、文言文翻译的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抓住关键字词:专用名词不变、通假字音同形异、 把单音节变成双音节、不大好变的一定要记住、无实际 意义的字词不译; 2、用现代汉语的句式代替古代汉语的句式。  本文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述了教学相长的规律,给天下的学者带来有益的启示。 yáo fú zhǐ qiǎng yuè xiào 嘉肴 弗 旨 自强 兑命 学学半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美味嘉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甘美。 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 教学以后就会知道理解不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所以。 不通,理解不了。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省自己; 知道不通,然后就能自我勉励。 反省自己。 自我勉励。强,勉励。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教。 学学半 学学半 (教) (学习) 学 一词多义 其 弗学,不知其善也 其此之谓乎 (代词,它,它的) (表揣测) 旨: 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今义—主旨,意义) 困: 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长: 教学相长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古今异义 三、问题研究: 1、文章开篇即采用比喻,有什么用意? 以嘉肴为喻,表明学习实践的重要,强调只有通过学习实践才能理解“至道”,引出下文。 2、本文主要论证了什么道理? 教学相长——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3、作者是如何论述“教学相长”这一道理的? 作者在文中通过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的论证过程,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