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观赏石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摘要:观赏石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见证了人类及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始终与石为生,与石为伴,不仅用于避寒、狩猎、农耕、战斗,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更多的作为图腾象征、观赏,愉悦身心。观赏石的审美标准也由“瘦、漏、透、皱”,到“清、丑、顽、拙”,再到“奇、秀、险、幽”。 建立全国性观赏石社团组织也成为中国观赏石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势所趋。
关键词:观赏石文化 鉴赏标准 观赏石社团组织
观赏石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直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天然石体,也是大自然赐予人们最珍贵而又最廉价的收藏品,在山野、江、河、湖、海边随处可见,然而珍奇之石却是可遇而不可求。它们有的形象怪异,有的色彩斑斓,有的玲珑剔透,有的质地优良,有的亮丽妩媚,有的魅力无穷,有的寓意深远,有的生机盎然……自古以来,观赏石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在时光的长河里,世事万象皆如轻烟散尽,唯有石头汲日月精华,聚山川灵气。观赏石因无声而平实恬淡,因凝固而悠远永恒。
1. 石头的实用性功能
人类一出现就落到了以石头组成的岩石圈上了,经过与石头漫长的磨合,不断成长。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生活中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人已开始使用打制的石器,人类社会也开始产生,进入旧石器时代。距今约三万年前,山顶洞人的石器打制后又进行了磨光和钻孔,标志了人类进入新时器时代,在使用石器的同时,山顶洞人还佩戴磨光的石珠作为装饰品,人类的审美观开始初步形成。石头见证了人类及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随着石器的大量使用,它的建筑功能也逐渐显现。最早的记载要数“女娲补天”的传说,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用黄泥造人,日月星辰各司其职,子民安居乐业,四海歌舞升平。后来共工与颛顼争帝位,不胜而头触不周之山,导致天柱折。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炼就了五色巨石将天补好。后来人们用大理石、花岗岩建筑房屋以遮风挡雨,制造石桌、石凳以休闲小憩。
人类始终与石为生,与石为伴:石穴避寒,石矛狩猎,石犁农耕,石刀播种。随着其生产方式的变化,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又出现了石唐、石辗、石臼、石轮、石盆、石蹬、石井,石碗等生活用品和器皿。石墙、石瓦、石门、石柱、石梁等建筑用石和简单的石雕、石刻、石画等装饰性的石之艺术。后来发展到用岩石提炼金属,用煤岩作燃料。另外文人的文房用石也为世界的一大特色,如砚石、印石、镇子石、屏风石等等。园林用石,如园林中的观赏石,庭堂内的供石等。人们对某些具有观赏和使用价值的石(玉),逐步有所认识,并结下了浓厚的感情。如果说早期人类生活特性上形成了对石审美的基础的话,人们对于石的可利用性的认识则是观赏石审美与石文化(玉文化、赏石文化)的发展重要的推动力,中国传统观赏石文化形成的内驱力都是以观赏石的使用性开始,而并非功利性。
2. 观赏石文化的发源
中国是东方观赏石文化的发祥地。以自然奇石为对象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据《阔子》载:“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现焉。”其实,远在此前的商、周时代(公元前廿世纪),作为赏石文化的先导和前奏――赏玉活动就已十分普及。《尚书?禹贡》曾载:当时各地贡品中偶有青州“铅松怪石”和徐州“泗滨浮磐”。显然,这些3000多年前的“怪石”和江边“浮磐”都是作为赏玩之物被列为“贡品”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石头之于人类不仅仅是工具、装饰品,更多的成为精神、地位的象征,“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已赋顽石以灵性。人受惠于自然,取之于自然,同时,又受制于自然。我国远古时代就产了自然崇拜的表现。正如古人对以石为图腾进行崇拜和山岳的崇拜。河南嵩山(登封县)境内的“启母石”曾使多少华夏子孙顶膜拜。我国羌族到今还将“白石”作为民族国腾而受到崇拜。
后来人们用它象征着忠实、无懈可击、忠贞。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及“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的比喻。
石之历史悠远,使它成为一种长寿的象征;石坚硬不变,常让人比德于石――“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石性沉静,不随波逐流,然叩之湿润,被借称于朋友之间的牢固友谊;石之安固不移的特性为人所爱,常见斋阁厅堂正中的案几上,寓“平安”之意。
3. 观赏石文化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园圃(早期园林)的出现,观赏石文化首先在造园实践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明确提出了各地名山所产观赏石,其名目众多,计有珉石、美石、婴石、采石、文石、硌石、怪石、磐石等。从秦、汉时代古籍、诗文所描述的情景得知,秦始皇建“阿房宫”和其他一些行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胡润做个“榜爷”真快活.doc
- 花莲县旅游资讯.doc
- 华人对俄罗斯远东城市发展的贡献.doc
- 化解科技成果转化之难.doc
- 华北战场上父亲的一首七律.doc
- 黄岗婴儿高死亡率调查.doc
- 积极取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方案(讨论稿).doc
- 基于“3S”技术的“安苓”道地生境提取.doc
- 基于IEA统计视角的我国交通碳排放测度与修正.doc
-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黄连―黄芩药对治疗脑缺血大鼠的作用机制.doc
- 2023-2025《3年中考1年模拟真题分类汇编》语文专题22议论文阅读(原卷版).docx
- 名著导读《西游记》第五回原文及注释 +赏析+事件梳理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
- 名著导读《西游记》第二回无障碍阅读原文及注释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
- 名著导读《西游记》第四回无障碍阅读原文及注释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
- 暑假提前学七上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预习导入+课文全解+问题探究.doc
- 名著导读《西游记》第三回无障碍阅读原文及注释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
- 2024-2025学年三支一扶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全国通用).docx
- 仓储管理员习题+答案.docx
- 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复习题及答案.docx
- 财经法规习题+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