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doc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   摘要:探现代文明暗含着巨大的反文明力量,从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生态意识立场批判现代文明是意义深远之举。从1949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经历了沉寂期、萌发期、发展期、高潮期等发展阶段。它对现代文明的人类中心主义、欲望化、标准化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城市文明的反生态等核心特质展开了全方位的反思。它以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为关注核心,尤其注意汲取传统文化、少数民族宗教文化、边远地区乃至农村地区民间文化资源,对现代文明的批判独到而犀利。从整体上看,在徐刚、于坚、李存葆、韩少功、张炜等作家推动下,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接续上了现代文学的现代文明批判传统,对于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发展和敦促国人生态意识的确立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意识;中国当代文学;生态批判   中图分类号:I207.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1.06.027       当代文学发生发展于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浪潮中,对现代文明的憧憬一直是不言自明的正面主题,但当现代文明的负面因素渐渐显露,批判也就接踵而至。当然,现代文明的负面因素是多重的,例如对传统文明的破坏,对道德伦理的摧毁,对大自然全面的摧残等等,因此对现代文明的批判立场也颇不一样,在生态意识、生态文明立场上来考察现代文明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全面破坏,以及对人性和文明发展方向的颇成问题的设定,具有根本的意义。本文要考察的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的发展状况,批判的内容和特点,以及意义和局限。      一、中国当代文学生态批判发展阶段      对生态意识的认识和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而言都是渐进的过程,虽然到了21世纪初,部分作家已经确立了鲜明的生态意识,以之为根据的对现代文明的批判意识也渐趋成熟,但发展过程艰难曲折。   (一)沉寂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革命意识形态主宰了中国大陆。这种意识形态对发展现代文明的资本主义方向提出了严厉批判,但它对发展现代文明本身,尤其是以工业化??城市化为特征的,以全面征服与改造大自然以及极大满足人的物质欲望为主旨的现代文明的基本方向,非但不反对,反而推崇备至。因此,此阶段的中国文学对现代化没有反思批判意识,作家理所当然地把现代文明作为正面的理想追寻,把现代文明作为不加反思的价值标准贯彻至作品中。柳青的《创业史》和周立波的《山乡巨变》都是写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著名篇章,它们尽情展示了农村对现代文明的无限向往之情。《创业史》中代表现代文明的韩技术员给梁生宝互助组送来技术支持,而《山乡巨变》的结尾处,是城市工人给清溪乡高级社送来各种现代化农具和化肥。他们需要改造生活的资本,就会毫不犹豫地像梁生宝那样到终南山去割竹子,大自然是人民生活予取予夺的资源库。摆脱贫困才是头等大事,运用现代文明方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就是最高律令。当人民从宿命论中摆脱出来,发现了可以征服与改造大自然的现代文明,强力意志也就极度膨胀起来。此时的新民歌《我来了》就写道:“天上没有玉皇,/ 地上没有龙王,/ 我就是玉皇!/ 我就是龙王!/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 我来了!”[1]159大自然的神性被彻底剥夺,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声也成空谷足音,被现代文明武装起来的人自视为神,堪天役地,为所欲为。即使现代文明的某些负面因素已经开始呈现,但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负面的,而是由此听到现代文明的凯歌高奏。此时期四川开县新民歌《青烟直上九重霄》唱道:“炼铁炉,高又高,/ 青烟直上九重霄,/ 玉皇高叫受不住,/ 众神熏得眼泪抛。”[1]234空气污染在一心一意想着在钢产量上赶英超美的人民心中并不是空气污染,而是一种审美对象!天上众神被青烟熏得受不了,那只是人民力量的强大。这种感受中,生态意识无法呈现,生态批判亦无可能。   (二)萌发期: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中期   虽说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主潮还是追求现代化,而且大部分作家还是把现代化当作不言自明的价值理想,例如,就像铁凝的短篇小说《哦,香雪》中那样,把乡村小姑娘对山外城市文明的向往当作人性中最动人的情愫,但对现代文明的复杂态度也偶有流露。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轰动当年,高加林在刘巧珍和黄亚萍之间的两难抉择,就是在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之间的两难抉择,这种两难之所以会形成,就是因为作者看到了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流风所及,贾平凹的小说《鸡窝洼的人家》、《小月前本》、《腊月正月》等都展示出对传统道德和现代文明的两难选择。虽说对现代文明的批判还无法上升到理性层次,但是作家对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复杂性的感受和体验本身就蕴含着对现代文明批判的可能性。生态批判首先在那些知青作家笔下展开了,如孔捷生的小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