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游的自觉与山水诗的兴起.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朝游的自觉与山水诗的兴起

2010年4月 旅游科学 Apr.,2010 第24卷第2期 町婴盈岛叠臣豇皿 V01.24,No.2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75(2010)一02—0087—08 六朝“游的自觉与山水诗的兴起 郭本厚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234) 摘要: 随着人性的觉醒、文学的自觉,六朝进入“游”的自觉时代,“游”历 活动逐渐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和自我实现的路径,并推动文人雅士沉潜山水、游心物 外。本文分析了六朝山水诗“游”的核心要素、“游”的动态载体、“游”的最高境界、 “游”的后世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六朝“游”的自觉与山水诗兴起的社会背 景、内在需求与情感归属。研究显示六朝山水诗把审美体验融入诗歌创作中,“游 的自觉”体现与山水诗篇创造共同推动了山水诗的兴起和中国山水旅游文化发展。 关键词: “游”的自觉;山水诗;六朝;山水旅游文化 随着人性的觉醒、文学的自觉,六朝进入“游”的自觉时代,山水日益成为文人 雅士的审美对象,沉潜山水、游心物外,骚人墨客把审美体验融入诗歌,山水诗得以 兴起。在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的六朝诗歌中,山水诗有419首,其 中,三国、两晋共38首,南朝35l首,北朝30首。南朝山水诗占整个六朝的83%以 上…。研究显示六朝山水诗把审美体验融入诗歌创作中,“游”的自觉体现与山水 诗篇创造共同推动了山水诗的兴起和中国山水旅游文化发展。 . 1六朝“游”的自觉概念及其架构 。 “游”的自觉是指人们在游历过程中游历前对活动有着预先准备,游历时有 具体的行程计划,游历后能够达到身心的放松,对山水自然景物的审美观照进一 步提升,对美、和谐以及愉悦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种自觉在六朝时期有着鲜明 的体现。在以山水诗最盛的南朝山水诗人中,谢灵运是山水诗大家。据统计: “灵运诗歌现存93篇(不包括存目诗,组诗按一篇计),其中山水诗44首,所占 比例约为48%。若剔除6首四言酬答诗以及18篇乐府诗歌,剩五言诗约70首。 在这70首诗中,山水诗达65%的比例。当时还没有诗人能做到这一点。”…他 仅在永嘉一地就创作22首山水诗。谢眺山水诗共45首,与谢灵运相当,并称三 大山水诗人的鲍照共有18首,三人之和占山水诗的31.5%。按朝代来看,梁朝 收稿日期:2009一12一03;修订日期:2009一02-03 作者简介:郭本厚(1965一),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市徐汇区旅游局局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学与旅游文化。 万方数据 圄蛋六朝“游”的自觉与山水诗的兴起 山水诗人最多,代表人物是何逊、江淹,诗歌也最多,为152首,占36.2%;其次 是谢灵运所处的宋朝,为100首,占23.6%;再次为谢眺所处的齐朝,为60首,占 14.3%‘21。故笔者以六朝山水诗名家谢灵运的代表诗作《初往新安至桐庐口》 为例,剖析“游”的自觉概念。 “烯络虽凄其,授衣尚未至。感节良已深,怀古徒役思。不有千里棹,孰申 百代意。远协尚子心,遥得许生忌。既及泠风善,又即秋水驰。江山共开旷,云日 相照媚。景夕群物清,对玩成可喜。”[3】 该诗体现了六朝诗人自觉之“游”的架构:第一,获得“游”前信息。古人“尚 子”、“许生”喜好远游,他们通过“游”来尽情放松自己,逍遥自在。诗人由此得到 启发,想效仿他们进行自由自在地游览,诗人从前人处获取了游览的信息源。第 二,分析“游”的条件。出游条件已经成熟,这时恰逢美妙和风,也正好赶上秋水上 涨,真是“秋水时至,百川灌河”【4J,这样可以方便行船,具备了出游活动的气候条 件。第三,产生“游”的行为。诗人通过登山临水,俯仰天地,领略到山水气质之开 旷、云日交辉之艳媚,并感到自然万物令人怡然自得。第四,抒发“游”后感悟。虽 然游览结束,但诗人还意犹未尽,认为对景赏玩可以让人变得喜悦、开心,一个 “喜”字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喜爱之情和游览之趣。 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六朝好游者的“游”,其“游”之前产生的思想动机是源于游 者本身对山水的喜爱,即所谓的“乐山水”,从而将

文档评论(0)

118zhuanq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