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肉猪的准备工作、生产技术和屠宰出栏.doc

育肥肉猪的准备工作、生产技术和屠宰出栏.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育肥肉猪的准备工作、生产技术和屠宰出栏

育肥肉猪的准备工作、生产技术和屠宰出栏 一、准备工作 生长育肥猪生产前的合理准备可以加快猪群增重,方便生产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主要工作包括圈舍的准备和消毒、设备和饲料的完善(前已讲述),科学地组织猪群,合理的驱虫、去势和免疫接种等。 (一)圈舍的准备和消毒 准备生长育肥猪舍,首先需要确定其饲养密度,然后再根据养猪规模和饲养密度确定所需的圈舍数量,并对圈舍进行维修和严格的消毒后才能进行生产。 1.生长育肥猪的饲养密度 指每头猪占用猪栏的面积,又称为占栏面积。适宜的饲养密度对于生长育肥猪的增重、健康、应激、饲料转化率以及猪群管理非常重要。在原窝培育的猪群中出现咬尾、咬耳和咬架等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饲养密度过大。一般采用的饲养密度是每圈或每群平均8~12头为宜,每头猪的占栏面积约0.5~1.0平方米。“原窝培育”(每圈养8~12头猪)是生长育肥猪群养的最好方式。根据我国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建设标准和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生长育肥猪生产时的猪群饲养密度大小可以参考以下数据(表6-3)。 2.圈舍的维修、清扫和消毒 生长育肥猪多为群饲,猪舍的小气候环境条件如舍内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噪音、有害气体、尘埃和微生物等,都会严重影响生长育肥猪的健康和生产力水平的发挥。因此,在圈舍使用之前,应首先检查圈舍的墙壁、屋顶、门窗、圈栏和圈门是否牢固,圈舍的地面、食槽、输水管路和饮水器是否完好无损,通风及其他相关设施能否正常工作等,并及时进行更换或维修;然后,对圈舍进行彻底地清扫,包括地面、墙壁、围栏、排粪沟,特别要重视对圈舍天花板或圈梁、通风口的彻底清扫;最后,要对圈舍进行严格的消毒后,才能投入使用。 圈舍消毒时,要选择对人和猪比较安全,没有残留和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蓄积的消毒剂。建议的消毒方法和步骤为:先用高压水冲洗围栏、地面和墙壁,以肉眼看不见污物为标准;然后,加强圈舍通风;干燥后,用甲醛熏蒸消毒,每立方米36%甲醛溶液50毫升、高锰酸钾10~30克,水50 毫升在21℃以上温度、70%以上相对湿度,封闭熏蒸12小时左右(应该注意,熏蒸主要适于密闭猪舍,并且要特别注意安全);通风后,对地面和墙壁用2%~3%的火碱水喷雾,6小时后,用高压水冲洗地面和墙壁残留的火碱;干燥后,调整圈舍温度达15~25℃,然后即可转入生长肥育猪进行饲养。 表6-3 生长育肥猪适宜饲养密度 生长育肥猪体重阶段(千克) 每栏头数(头) 生长育肥猪占栏面积(平方米/头) 混凝土实体地面 漏缝地板地面 20~60 10~12 0.6~0.9 0.4~0.6 60~100以上 8~10 0.8~1.2 0.8~1.0 ? (二)科学的组织猪群 生长育肥猪群饲不但能有效地利用圈舍和生产设备,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猪的合群性及采食竞争性的特点,增加猪的食欲,提高增重效果。但群饲时,经常发生争食和咬架现象,既影响了猪的采食和增重,又会使群体的生长整齐度降低,不能有效地实行适时出栏和全进全出。因此,生长育肥猪必须合理组群。 1.合理分群 生长育肥猪分群时,应根据其来源、体重、体质、性情和采食特性等方面合群饲养,有条件地区或集约化、标准化猪场,也可考虑猪的性别差异。一般情况下,群体内的个体体重差异不得超过3~5千克;为减轻猪群争斗、咬架等现象造成应激,建议分群前要采取三项措施:一是用带有气味的消毒剂对猪群进行喷雾以混淆气味、消除猪只之间的敌意。二是分群前停饲6~8小时,但要在转入的新圈舍食槽内投放饲料,以促使猪群转入后能够立即采食而放弃争斗。三是在新圈舍内悬挂“铁环玩具”或播放音乐以转移其注意力。另外,新组成的群体成员和大小应充分考虑“原窝培育”的原则,每群以不超过10~12头为宜。 2.及时调群 生长育肥猪分群后,在短时间内会建立起较为明显的群体位次,此时要尽可能地保持群体的稳定。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特别是在生长期结束、体重达到60千克左右时)的饲养后,应对猪群进行一次调整。要注意,调群只适用于三种情形:一是群内个体因增重速度不同而出现大小不均;二是猪群因体重增加而过于拥挤;三是群内有猪只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被隔离或转出。 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学特点,调群时应采取“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合昼不合”的方法。 3.加强调教 生长育肥猪在分群和调群后,要及时进行调教。生长育肥猪调教的内容主要有两项,第一是在保证猪群有足够的采食槽位的基础上,防止强夺弱食,使猪群内的每个个体都能有平等的采食机会。防止强夺弱食的主要措施是分槽位采食和均匀投放饲料。第二是训练猪的“三点定位”习惯,使猪在采食、休息和排泄时有固定的区域,并形成条件反射,以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和干燥。“三点定位”训练的关键在于定点排泄,在猪转入新圈舍内,给猪提供一个阴暗潮湿或带有粪便气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