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苏州-太湖石、艺圃与老城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闲话苏州-太湖石、艺圃与老城墙

闲话苏州:太湖石、艺圃与老城墙   车前子,原名顾盼,1963年3月生于苏州;1998年起至今借住北京;20世纪70年代开始写诗,90年代起兼写散文,出版有诗集《纸梯》、《散装烧酒》、《像界河之水》以及散文随笔集《明月前身》、《手艺的黄昏》、《偏看见》等21种;还举办过三次个人书画展。 五峰园的名字,来自园里的五块太湖石。一块叫“丈人峰”;一块叫“观音峰”;一块叫“三老峰”;一块叫“庆云峰”;一块叫“擎天柱”,据悉都是北宋权贵朱勔的遗物……我所欣赏过的苏州园林里的桥,记忆里最有韵味的就是度香桥,它不但造型古雅,更主要的是与周围环境琴瑟和谐。它线条简练,煞像明式家具的局部——有罗锅枨之美。 说起太湖石,就有“皱、漏、瘦、透”。这四个字的顺序也有差别,但并没有太大的分别,大致达成了共识。只是 “皱”和“透”众说纷纭。尤其是“透”,一种说法特别令人费解,说“透”指的是雨能从上面流下,不积水,太湖石也就不容易坏。这几年我时而去园林看太湖石,自以为有点搞明白了。“皱”说的是太湖石的肌理;“漏”指它的孔眼;“瘦”说的是太湖石的整体形象,也就是姿态;“透”在这里,是对太湖石的不无抽象的感受、评价和把握。一如张岱在《陶庵梦忆·于园》中所言:“余见其弃地下一白石高一丈阔二丈而痴”的“痴”。“瘦”是姿态,“透”可以说是情态。这个“透”,说得简单点,就是“玲珑剔透”的“透”。 这皱、漏、瘦、透,据说是米芾的发明,米芾肯定见过太湖石,说的却不一定是太湖石。但现在一说起皱、漏、瘦、透,就成了太湖石的特点了。 五峰园中的太湖石 五峰园中的太湖石似乎别有情趣。但五峰园在皋桥附近的小巷子里,找起来不容易。经过一些乱糟糟的肉摊、杂货店,到了小巷尽头,五峰园就在那里了。这条小巷好像就叫“五峰园弄”。 五峰园的名字,来自园里的五块石头,也就是五块太湖石。一块叫“丈人峰”;一块叫“观音峰”;一块叫“三老峰”;一块叫“庆云峰”;一块叫“擎天柱”。据说这五块太湖石都是北宋权贵朱勔的遗物。 五峰背后,紧贴着的是民居,一座二层楼,窗台上搁着拖把,晾着衣服,还有一把小葱种在破了的搪瓷脸盆里。五峰衬着这背景,我像看到几个隐士的日常生活:一个隐士在煮饭;一个隐士在扫地;一个隐士在数钱;一个隐士在发呆;一个隐士在与老婆吵架。这五块太湖石终于有看头了。 五峰园的名字,还有个说法是来自明代画家文伯仁,他是文徵明的侄子,相传这园是他所筑,他号“五峰老人”。苏州的文坛艺林上,文徵明这一家族,风光了有100年之久,说得上是另一座五峰园,儿子,侄子,孙子,曾孙,代有才人,数一数,比五块太湖石还多,像是狮子林了。 艺圃淡淡的药香 在苏州,下午去艺圃喝茶,人烟稀少,很是清净。茶室在四点半收摊,我们再在园子里走走,仿佛独处。 艺圃的每个地方都可观,这也难得。我独喜欢渡香桥——以前写做“度香桥”,我觉得更好。渡香桥的“渡”,在拙政园或狮子林都无所谓,但在艺圃,就觉得这个字用大了,像在杯子里洗头。而“度”,在艺圃有种暗暗地合拍。 我所欣赏过的苏州园林里的桥,记忆里最有韵味的就是度香桥,它不但造型古雅,更主要的是与周围环境琴瑟和谐。它线条简练,煞像明式家具的局部——有罗锅枨之美。走在度香桥上,好似围住陈梦家夫人赵萝蕤先生收藏的明代黄花梨无束腰罗锅枨加卡子花的方桌。如果是半桌就更象形了。岂止是象形,简直为传神。一般的桥都是凌驾水面,度香桥却仿佛是桥在水面上的影子。据说度香桥原先并不在这里,是重修时的调整——果真如此的话,这调整很见水平。清朝文人汪琬在《艺圃十咏》里咏了“度香桥”:“红栏与白版,掩映沧波上。两岸柳荫多,中流荷气爽。村居水之南,屣步每独往。” 从汪琬的诗里,可以看到,以前的度香桥上是装有红色木栏的。如果重修时照搬,就吃力不讨好了,因为两岸柳荫中流荷气的周围环境已不存在,红栏再出现的话,就显得刺眼,本来是素面朝天清水芙蓉,临出门了偏偏要把眉毛画一画——园林里的桥就是人脸上的眉毛。 艺圃里的思嗜轩是重修时新建的,“思嗜轩”仅仅是袭用旧名而已。这个新建物也不俗,尤其是在延光阁喝茶后从右手边出来,经过一棵颇有姿态的石榴树,便一眼看到思嗜轩——淡绿幽幽的。园林里的亭台楼阁,原本并不是要面面俱到的。不是所有的亭台楼阁都是酒,有的也是饭,特别是过去的园主人,更不能光喝酒不吃饭。 艺圃里的一些名字挺怪,比如这思嗜轩,原来是园主人喜欢吃枣。还有响月廊、乳鱼亭。 有一年我在扬州的个园住了两个月,有一天我晚上独上朱楼,见到月亮,脑子里立马跳出三个字:“响的月”。所以后来在艺圃见到响月廊,如遇故人。 乳鱼亭,明式结构,建于清朝早期。大有城春草木之兴。叫“乳鱼亭”,是明末清初的遗老姜埰的寄托,也可以说是文字游戏。明代亡了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