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冻伤】预案.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防冻伤应急预案? 为预防冬季职工在极端气候环境下工作出现冻伤现象,确保职工出现冻伤等紧急情况时,能迅速的启动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职工的身体和生命安全,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工作原则:应急处理工作应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现场急救与公司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一、 班组防冻伤事故应急小组 组长:宫培志(班长) 副组长:胡培彬(班安全员) 组员:班组五大员(张再龙、胡培彬、魏伟、张彬、袁华龙) 二、 应急指挥工作职责 1、组长:接到警报后,应迅速了解事故情况,作出指示决策,下达应急救援指令。 2、副组长:根据组长下达的抢险指令,组织人员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并做好事故通报和事故处理工作。 3、相关人员 应急电话2169308(对讲机14频)设置于操作室内,随时保持联系畅通,负责事故的接报,一旦发生人员伤亡及重大安全隐患,立即联系有关部门实施抢救,同时向上级报告;配合车间领导做好事故的评价及传递、上报等信息处理工作;做好事故现场拍照、收集证据工作;根据车间领导指示、决策,做好上传下达,协调有关工作事宜。 4、班组人员:根据现场抢救机构的指令,及时组织物资和人员,投入抢救工作。 三、冻伤概述 冻伤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寒冷作用于人体,引起局部的乃至全身的损伤 。冻伤的发生除了与寒冷的强度、风速、湿度、受冻时间有关,还与潮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和抗旱能力下降有关。一般将冻伤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冻僵三种。在极端寒冷,特别在高原地区可发生肢体的冻伤,若核心体温低于正常,即使体温过低尚未出现,可加重冻伤。冻伤一般表现为耳廓、手、足等处发红或发紫、肿胀,严重时会出现肢体坏死,甚至死亡。 四、预防冻伤事故基本安全要求 采取综合的措施,切实预防冻伤事故的发生,从技术、保健、组织等多方面去做好防冻伤工作。 1、什么是冻伤事故 (1)冻伤事故的成因 1环境因素的直接作用 寒冷是发生冻伤的主要原因,机体在寒冷环境中,局部热量散失增多,当局部温度降低至组织冰点以下时,即可发生冻伤。潮湿是促进或加重冻伤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衣服、鞋袜潮湿或被水浸渍,即使环境温度并不很低,也可因长时间暴露于潮湿环境而引起冻伤。大风也是促进或加重冻伤的一个主要因素,这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加剧了热的散失,风速愈大,身体受冷愈重。身体局部与极冷的金属、石块、地面、墙壁等冷物接触时,因为它们导热性强,能使局部强度急剧下降或发生冻结,以致产生冻伤。 2机体因素的诱发作用 所有能导致温热调节障碍、循环障碍和与产热有关的内分泌障碍等都能诱发冻伤。吸烟或饮酒过量、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手脚多汗、有冻伤史等都能诱发冻伤。 (2)冻伤的易发时机 1 极冷:突然遇到暴风雪,骤然受严寒侵袭;涉水后鞋袜不能及时更换;拂晓最冷时行动;赤手射击、填弹、搬炸药包等。 2 静止:潜伏、伏击、昼夜据守阵地、负伤等情况下,肢体活动受到限制,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3 出汗:大量出汗后在冷环境下静止停留过久或打瞌睡。 4 装备缺损:防寒装备破损、鞋袜或手套狭窄或丢失;求战心切,过早地轻装。 5 疲劳:过度疲劳、掉队迷路、饥饿、全身抵抗力下降。 (3)冻伤的临床表现 冻伤一般分两类,一类称非冻结性冻伤,由10℃以下至冰点以上的低温加以潮湿条件所造成;另一类称冻结性冻伤,由冰点以下的低温所造成,分局部冻伤或全身冻伤。 1 非冻结性冻伤 ① 冻疮:多于初冬和早春低温或潮湿条件下发生,好发部位为手、足、耳和面部。初时皮肤发绀、水肿,出现红斑、感觉异常、灼痒与胀痛感。如果水肿突出,可发生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表面溃疡,渗出浆液。如由继发感染,则会出现脓和炎症。 ② 战壕足:是战时长时间立于湿冷的战壕内所引起的。其症状和冻疮类似,初期仅双脚感觉寒冷,继而麻木,有时脚底有刺痛或钝痛感。 ③ 浸渍足:是下肢在不太低温的水中长时间浸泡而由缺乏运动时发生的。开始时局部呈缺血现象,足背发凉肿胀,有沉重及麻木感。继则出现充血现象,血管扩张,由红、肿热、痛等炎症症状及感觉,有时发生水泡,重者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 2 冻结性冻伤 ① 局部冻伤,伤员皮肤苍白、冰冷、肿胀、疼痛和麻木,重者感觉丧失。 ② 全身冻伤,先感寒冷、疲倦、嗜睡、步态不稳,继而出现呼吸困难、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检查可见皮肤苍白厥冷,口唇及手指青紫,呼吸、脉搏徐缓,瞳孔反射迟钝或消失。体温的下降程度是衡量全身冻伤轻重的重要标志,当直肠温度降至35℃时,代谢开始减弱。直肠温度降至33℃-30℃时,战栗停止,出现肌僵状态。直肠温度降至25℃-24℃时,可因心室颤动而导致死亡。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