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线100天》2015 中考语文 第四部分 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 说).docVIP

《火线100天》2015 中考语文 第四部分 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 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火线100天》2015 中考语文 第四部分 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 说)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 第20讲 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概括要点 考点一:理清思路 (1)把握线索: ①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如《风筝》《羚羊木雕》等。 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 ③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注意:有的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条是物线,一条是感情线。 (2)疏理脉络: 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和情感变化的词句。记叙性文字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来组织结构。 考点二:概括文段的要点,分析其作用 (1)注意开头句和结尾句。文段开头句有时起总领该段内容的作用,文段结尾句有时起总结该段内容的作用。 (2)注意过渡句(段)。段落间的过渡句(段)对段落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概括故事情节。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考点三:确定文章的中心。最常用的三种方法:找、并、联 (1)“找”,即找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 ①找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直接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 ②找注释。注释有时会交代作者的思想、写作背景及动机等,文章的主题往往与之有关。 ③找过渡句(段)。文章的过渡句(段)对文章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④找开头、结尾句。文章开头句有时起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句有时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⑤找抒情议论句。记叙文写人叙事的目的就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所以抒情议论句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⑥找反复出现的句(段)。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时采用反复的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⑦找独立成段句。独立成段的句子在文中往往起强调的作用,与主题关系很密切。 注意: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如果文章找不到关键句,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则可使用下面的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扬、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 (2)“并”,即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3)“联”,即联系时代背景。不少文章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的社会内容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可以采用“通过描绘……歌颂(批判)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句式来归纳。 (2014·滨州) 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①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的调,脆生生得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②奶奶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凉的晨风中再赖一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经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我的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③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④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却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⑥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