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第三单元】10 吴汉何尝杀妻_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0 吴汉何尝杀妻
10. 吴汉何尝杀妻
教学目标
(一)能利用工具书疏通四则史料,顺畅阅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批驳的过程。
(三)体悟作者的观点,了解引用典籍进行反驳的方法。
(四)运用现代观点,理解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区别。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
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读顺文,并借助工具书疏通四则史料的文意。
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圈出文化内涵丰富的句子。
二、活动导引
1. 文学常识:
(1)作者介绍
邓拓,笔名马南郁。1912年生于知识分子家庭。1930年18岁时参加社会科
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晋察冀新华分社
1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0 吴汉何尝杀妻
社长等。解放后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等。
邓拓毕生笔耕不辍,热情讴歌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
就,对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特别是“左”倾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了无情
的揭露和坚决的斗争。“文革”中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以死抗争。
(2)《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
在广大群众的心目中,邓拓的名字是与《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连在
一起的。
1961年,邓拓应《北京晚报》的邀请,以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为宗旨,开设《燕山夜话》专栏,此后又与吴晗、廖沫沙合作,在《前线》杂志
开设《三家村札记》专栏,发表大量切中时弊的杂文。这些杂文旗帜鲜明,妙趣
横生,寓意深刻,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当时全国许多报纸都仿效此举,开设杂文
专栏,为当时的舆论界和文化界开了一道亮色和一股生气。六十年代《燕山夜话》
和《三家村札记》曾分别结集出版,引起强烈反响。“文革”时,此书被批为“黑
书”“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对邓拓等人的批判被称之为“砸烂三家村”。
邓拓成为“文革”文字狱的第一个受害者。改革开放以后,《燕山夜话》与《三
家村札记》中的不少篇目曾作为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1997年,社会科学出版
社再版《燕山夜话》,此书将《三家村札记》中的文章也一并收人。
2. 正音活动
(板书或以多媒体显示,学生认读后注上拼音):
刎 无稽 马南邨 燕蓟
给事 ????????????????校定
给 校
给以????????????????学校
3. 解释下列词语:
殊不知:竟不知道。
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也指一心一意,不作他想。
无中生有:把本来没有的事说成有的。指凭空捏造。
4. 理解文题:
2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0 吴汉何尝杀妻
思考:“吴汉何尝杀妻”是什么句式?(明确:反问句)
反问句的答案隐含在句子之中,这个答案应该是什么?
(明确:“吴汉未尝杀妻”)
那么,作者是怎样证明“吴汉未尝杀妻”的呢?
三、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
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
第二部分(第2~8段),引用典籍,反驳“吴汉杀妻”的错误说法。
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段),简介剧情,树立批驳的靶子:吴汉杀妻。
第二层(第3~8段),引用丰富的史料,批驳“吴汉杀妻”的错误说
法,论证“吴汉未尝杀妻”。
第三部分(第9段),深化主题,得出结论:历史剧不应捏造情节,胡
编乱造。
四、设疑激趣,讨论交流
1. 从文章的思路看,本文属于驳论中的哪一种?(明确:驳论点)
2. 作者要否定“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提出了哪些论据?其中哪条论据
是最主要的?
明确:课文用以否定“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的证据既有具体的史料,又
有对于史料的总体把握。具体的史料有四则,第一则是关于吴汉生平的,第二则
和第三则是关于吴汉家庭关系的,第四则是关于吴汉为人的。然而最主要的,具
有根本意义的是对于史料的总体把握,即“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
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
3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0 吴汉何尝杀妻
五、活动过程
1. 借助工具书,疏通下列四则史料的文意。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客犯法,
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答案版】2015年度中考数学选择题专项训练(十).doc
- 【练闯考】2015秋版九年级数学(湘教)章末检测卷:第5章 用样本推断总体.doc
- 【练闯考】2014-2015学年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检测题.doc
- 【练闯考】2015秋版九年级数学(湘教)章末检测卷:第3章 图形的相似.doc
- 【练闯考】2015秋版九年级数学(湘教)章末检测卷:第4章 锐角三角函数.doc
- 【练闯考】2015秋版九年级数学(湘教)章末检测卷: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doc
- 【练闯考】2015秋版九年级数学(湘教)章末检测卷:第1章 反比例函数.doc
- 【解析版】2015年度中考数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2(第01期).doc
- 【解析版】2015年度中考数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3(第02期).doc
- 【解析版】2015年度中考数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2(第02期).doc
-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第三单元】11 大小猫洞_教案.doc
-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第三单元】12 世上没有傻问题_教案.doc
-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第三单元】9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ma_教案.doc
-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第二单元】5 孔乙己_教案.doc
-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第二单元】6 一厘米_教案.doc
-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第二单元】7 差半车麦秸_教案.doc
-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第二单元】8 清兵卫与葫芦_教案.doc
-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第二单元】写作(二)_教案.doc
-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第五单元】17 茶馆_教案.doc
-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第五单元】18 陈毅市长_教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