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第七单元】26 《庄子》二则_教案.docVIP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第七单元】26 《庄子》二则_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第七单元】26 《庄子》二则_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6 《庄子》二则 1 26. 《庄子》二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其人及其作品。 2.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体会课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庄子与《庄子》,导入课文。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 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 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 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6 《庄子》二则 2 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 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 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 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 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二、阅读课文,自行疏通课文,积累重点字词,整体感悟。 A.请一位学生翻译全文,有不当的地方其他学生矫正。 B.结构分析 1.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浑沌之死》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1句):交代主人公,巧妙有趣。 第二层(第2、3句):倏和忽打算报浑沌之恩,要为之开七窍。 第三层(第4句):浑沌之死。 《呆若木鸡》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句):故事的开端——养斗鸡。 第二部分(第2~5句):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斗鸡的变化过程。 第三部分(第6句):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呆若木鸡,不战而屈人之兵。 2.结构图 开端:浑沌待倏、忽甚善 浑沌之死 发展:倏忽为报恩,为开七窍 好心办坏事 结局:日凿一窍,七日浑沌死 ┏开端 → 为王养斗鸡 ┏ 方虚骄而恃气;犹应响影 呆若木鸡 发展 → 疾视而盛气 精神内敛 ┗ 鸡虽有鸣,已无变 ┗结局 → 呆若木鸡,德全,无敢应者 3.“倏”和“忽”为报“浑沌之德”而给他凿七窍,结果好心坏事,浑沌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6 《庄子》二则 3 也因此丢了性命。这个哲理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 【明确】本文以庄子的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寓意,主要是无为而治,但脱 离庄周哲学体系去理解,即纯粹当作寓言故事去解读会给我们更多的启 发。首先我们不难想到一个哲学道理,即不按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 事;面对日益污染的自然环境,我们也不难想到顺乎自然,尊重生命的 自然状态,是生命的最高境界;面对日趋繁杂的物质化了的文化追求, 我们也会深感崇尚自然之美的重要性,反对雕饰之美的必要性。(答案不 必统一,提倡有新的见解,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4.学生谈谈自己读后总结的关于这则寓言的寓意。(回答不拘,有理即可。) 例如:“浑沌”本无“窍”,“倏”与“忽”强凿之,就违反了事物本性。 不按照规律办事,违反事物本性,往往会好心办坏事,效果与愿望相悖。 因此,要顺其自然,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 5.纪渻子养的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主要得益于什么? 【明确】没有骄傲自满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 来,把力量和气势凝聚于内,貌似木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 修养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 6.学生齐读后,谈谈读了这则寓言后自己总结的寓意。 【明确】本文意在提醒人们,特别是君王:做人要注重内在气质,不怒 自威,治理国家要增强实力,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要精神内敛,修养到 家,就能百战不殆。 7.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交流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 例如:遇事沉着冷静,原都是要经过训练和磨炼的。只有真正沉着冷静 的人,才能处变不乱,取得重要的胜利。经过严格训练和生活磨炼的人, 其所具有的气质,确实能令人望而生畏。 8.学生将搜集的庄子寓言整理成故事后,在课堂上讲给其他学生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