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诗歌鉴赏专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幻灯片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考点透视: 考什么?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D 鉴赏评价 考点解析 第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的特征,分析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社会意义。 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 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要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达到了什么效果。 第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或指出其局限性。 命题探微:直击高考2014 试题 选材 考点 新课标卷Ⅰ 宋词 表达技巧,思想内容 新课标卷Ⅱ 唐诗宋诗 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全国大纲卷 唐诗 形象、语言 重庆卷 清 散曲 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安徽卷 宋词 作品形象,表达技巧 北京卷 唐诗 思想内容 福建卷 元曲 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广东卷 清词 表达技巧,思想内容 四川卷 宋诗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 试题 选材 考点 湖南卷 诗经 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江西卷 宋诗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湖北卷 唐诗 语言 辽宁卷 宋词 表达技巧 山东卷 宋诗 作品形象 四川卷 清诗 语言,表达技巧 天津卷 宋诗 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 浙江卷 唐诗宋诗 意象,表象手法 命题探微:直击高考2013 试题 选材 考点 新课标Ⅰ 宋词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新课标Ⅱ 宋诗 表达技巧、思想感情 全国大纲卷 唐诗 思想内容 北京卷 唐诗 思想内容 天津卷 宋词 语言,表达技巧 重庆卷 清词 作品形象,思想感情 辽宁卷 宋诗 语言,形象 山东卷 清诗 形象,思想感情 江苏卷 宋诗 形象,思想情感 试题 选材 考点 安徽卷 唐诗 金诗 形象,表现手法 浙江卷 唐诗 表现手法,思想内容 江西卷 宋词 意象,思想感情 福建卷 宋诗 语言,思想感情 湖北卷 宋词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 湖南卷 宋词 语言,思想感情 广东卷 宋词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 命题探微 1、选材方面,在经历了从唐诗宋词到魏晋诗歌、元明清诗词曲的选材范围扩大之后,现在的考察范围又呈缩小的趋势,选材上又重新回归唐宋诗词。2013年试题中涉及唐宋诗词的有14套,2014年有12套。 2、题材方面,蕴含哲理、富有情趣的诗词是命题的首选,清丽淡雅,情景交融的诗词是命题的主流,短小精悍的抒情诗词、充满理趣的山水田园诗词和表露深情的送别诗词是命题的主要对象。 3、考点方面,近两年考查主要表现在炼字、情感、内容、手法四大方面。考查体现了新课标对鉴赏能力的核心要求“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侧重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设计命题。 备考策略 1、2015年高考中的诗歌鉴赏题,唐诗宋词的回归仍将是一大趋势; 2、名家的非著名诗作和非名家的著名诗作将作为考查选材的热点; 3、考查形式仍以主观问答题为主。 鉴赏之难 1、读不懂诗 2、看不透题 3、答不对点 4、知识储备不足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 读 懂 精 表 达 会 鉴 赏 考点突破 鉴赏诗歌第一步能读懂 题 目 意 象 特殊词句 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作者情感 的 载体 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 注 释 把握感情的切入点 作者 明确 风格 了解时代 (一)读题目——题目定内容1 1、表达作者写作缘由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答案】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不看题目,就可能错误地理解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赞扬山中的美景,只有看了诗歌的题目——《山行留客》,才能明白写作用意是留客,是让朋友留下来,欣赏美景只是个理由罢了。 2、表达作者写作目的。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单看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