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R2010培训讲座.ppt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PR2010培训讲座

新的用药方案 ATP 是磷酸化的三磷酸腺苷,和腺苷的作用机制相似,国内ATP代替腺苷用得比较普遍,价格也比较便宜,一般ATP的单次剂量大于腺苷,常用剂量是20mg用葡萄糖稀释至5ml后快速静推,一般20s内推完 新的用药方案 抗心律失常--胺碘酮 CPR 2 min,除颤后VF仍存在,胺碘酮300mg 心脏骤停纤溶治疗 因肺栓塞或疑似急性血栓原因致心脏骤停,复苏未奏效者,考虑纤溶治疗。 恢复自主循环后,在重症监护病房应继续进行系统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同时由专家对患者进行多学科治疗并对其神经系统和生理状态进行评估,这通常包括使用低温治疗。 胸外按压幅度 2010(新):应将成人胸骨按下至少5厘米。 2005(旧):应将成人胸骨按下大约4至5厘米。 胸外按压幅度 至少5厘米 2010年指南的主要变化 A-开放气道 使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平(地)面上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异物和正确的头部位置 仰头抬颈法 仰头举颏法 抬举下颌法 开放气道的手法 仰头-举颏法 :一手置于前额推头后仰,另一手食指和中指于下颌骨下颏处上抬,使下颏与耳垂连线与水平面垂直,手指不要压迫软组织 开放气道的手法 抬举下颌法 :双手对称向前推下颌骨带动舌体前移使气道开放。推荐使用仰头-举颏法,它多可满足气道开放要求。抬举下颌法在专业急救人员中学习使用 2005指南评估呼吸(延误了开始胸外按压的时间) 听出气时呼吸音 看胸部起伏 感觉面颊气体拂面感 新指南取消听、看和感觉呼吸解读 通过采用“首先进行胸外按压”的新程序,会在成人无反应或无正常呼吸时实施心肺复苏(如上文注明,将在无反应患者“没有呼吸或仅仅是喘息”时指导非专业施救者实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程序从按压开始(C-A-B 程序)。所以,检查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时会快速检查呼吸;进行第一轮胸外按压后,开放气道,施救者进行 2 次人工呼吸 B-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方法: 口对口法,口对鼻法及口对气管呼吸孔法、口对通气防护装置呼吸、口对面罩呼吸、球囊-面罩装置等 最常见、最方便的人工呼吸方法是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口对鼻人工呼吸 吹气法:持续1秒以上,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500-600ml,6-7ml/kg),以胸廓上抬为原则;避免大潮气量和用强力,避免过度通气,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30:2;呼吸频率10-12次/分,尽量减少对按压的干扰 口对口人工呼吸 用一手将病人的鼻孔捏紧 深吸一口气,屏气,用口唇严密地包住昏迷者的口唇(不留空隙),注意不要漏气,在保持气道畅通的操作下,将气体吹入人的口腔到肺部 吹气后,口唇离开,并松开捏鼻的手指,使气体呼出 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类似,一般用于婴幼儿和口腔外伤者 口对鼻人工呼吸 其他呼吸支持方法 口对通气防护装置呼吸 口对面罩呼吸 球囊-面罩装置 成人气囊-瓣膜-面罩器具 (简易呼吸器法) 简易呼吸器法通气给氧 可提供接近85%的氧浓度 潮气量: 供给纯氧时,6-7ml/kg 或 500ml 无氧源时,8ml/kg 或 600ml 频率: CPR:30:2,此两次通气占用3-4秒 高级气道建立后,8-10次/分,每次超过1秒钟,与大于100次/分的按压频率不需同步 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有效按压 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 胸廓完全回复后,再施压, 按压深度成人不少于5cm、儿童及新生儿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 按压:回复时间=1:1 按压:通气= 30:2,对儿童和婴儿的双人CPR, 15:2 建立人工气道后,不少于100次/分频率连续进行胸外按压。 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完成五个 30:2循环后(约2分钟),再以少于10秒钟检查脉搏 尽可能缩短中断按压时间,包括检查脉搏,除颤,气管插管 有2人以上施救者,2分钟交换1次 避免过度换气 施救者在进行人工呼吸之前开始胸外按压(C-A-B而不是A-B-C)。通过从30次按压而不是2次通气开始心肺复苏,可以缩短开始第一次按压的延误时间 继续强调需要缩短从最后一次按压到给予电击之间的时间,以及给予电击到电击后立即恢复按压之间的时间。 进一步强调通过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 电击治疗 2010指南仍然支持2005指南的建议,并未对除颤、电复律以及起搏进行重大更改。强调在给予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同时进行早期除颤是提高心脏骤停存活率的关键 院内使用AED的问题 2010(重新确认的 2005 版建议):虽然证据有限,但可以考虑为医院环境配备 AED 以便进行早期除颤(目标是在倒下后不到 3 分钟内给予电击),特别是在员工不具备节律识别技能或者不经常使用除颤器的区域。医院应监测从倒下到首次电击之间的间隔时间和复苏后果 2010年指南的主要变化 儿童(婴儿)使用AED的问题解读 无法确定为婴儿和儿童进行有效除颤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