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读方法漫谈.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解读方法漫谈

《论语》解读方法漫谈 一、人性之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道德的解读。朱熹:“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这实际上把孔子思想泛道德化了。时下的解读有认为这里的“学”是学作人----作一个道德的人, 就是受朱熹这类观点的影响。 具体场景的解读。李零:“这一章好像研究生入学,导师给他们训话,主要是讲学习的快乐。第一乐是个人的快乐,……第二乐是和同学在一起……第三乐是师门以外,别人不了解,千万别生气,因为你学习的目标,是成为君子,别人不知道,照样是君子,你有君子的快乐,内心的快乐,不也很好吗?” 逻辑的解读。赵又春:“学习了一种为人处世的正确道理,又一有机会就运用之,实践之,当是很愉快的;这样自然会道德学问不断进步,可能使你名声大振,以致远处的人都来同你结交,向你求教,那就更是一大乐事;当然,未能达到这一步也不必懊恼,那才是君子的风度。” 孔子这段话其实是以普遍性形式提出的, 没有任何场所、时间和对象的限制。 小鸟习飞名为“习”。孔子的话像是对着练飞的小鸟说的,又像是对着孩子的学习和练习走路说的。人的一辈子都离不开学习。学习得好的人总是幸福而愉快的。不是其他的身外之物帶给他快乐, 是学习、探索这种创造性劳动带给人精神享受和滿足。 有如《庄子》“庖丁解牛”, 当“技”进至于“道”时, 他踌躇滿志,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这也道尽了所有学者、科学家、艺术家、画家、雕刻家、精神劳动者学习探索、获取了新知的精神愉悦。 生命、学和愉悦是本质地联结在一起的。孔子讲的“学”和“习”之愉悦, 本质上就是这种创造性的劳动和探索之乐。单纯的重复、练习, 是不可能帶给人快乐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所有人在本性上都愿切求知。其标志是我们对感觉的愉悦。” 就是说, 探索、求知本身, 是人的本性, 由此而来的喜欢、愉悦是生命本真的愉悦。亚氏所讲的正是孔子这段话的意思。 朋友之乐 人是社会动物, 社会不能不有秩序和等级;但人又是天生爱好自由、平等的。朋友是与自已性情相投、才艺相当、互相信任、关系亲密、可以交谈、交心、相互学习、鼓励的人。没有朋友, 人会感到孤寂。这种孤寂是反乎人的本性的。你有朋友, 又从远方来看你, 和你谈天说地, 当然是最令人快乐的了。所以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中国封建社会特重礼制、名分, 在孔子时代的社会人际关系中, “君臣父子, 无所逃於天地之间”。以后有了佛教, 但即便出家, 亦无能逃於等级名分的朿缚。故惟朋友是真能让人舒心欢乐的。事业上, 朋友的幇助更是宝贵而不可或缺。 所以从《诗经》到历代诗人, 咏叹友情的诗篇最为动人。 “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诗经》) “相送情无限, 沾襟比散丝。” (韦应物) “故关衰草遍, 离别正堪悲。”(卢纶) “乍见翻疑梦, 相悲各问年。“(司空曙)” “欲祭疑君在, 天涯哭此时。”(张籍) “何当重相见, 樽酒慰离颜。”(温庭筠)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杜甫)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友情, 这人间真情酿出了多少感人的名篇!孔子是最早点拨出人际这种真情之可贵的人。 孔门的师生关系亦是朋友关系。“(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 朱熹和张栻等有长沙的游学赋诗。朱子诗集中亦有不少朋友聚会的名篇。 王阳明的师生关系更像朋友山林间的大聚会。    人性——需要别人肯定与崇拜 一个人有了成就、名声 , 自以为别人一定都会知道而敬羡他;如果竟不知道, 他会恼怒、很不高兴。而如果竟能坦然无所介意, 那就一定很有修养, 能称得上君子了。所以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 、孔子的诗教 作为教育家, 孔子以诗、书、执礼教学生, 但首重诗教。他说:“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论语. 阳货》)孔子讲的“诗”就是《诗经》。它和希腊史诗不同, 完全是抒情的, 每首诗像一个小品, 情景合一、情理合一, 天人合一, 有如天籁。它是现实的、世间的;又是情趣高雅, 超乎低俗的。 孔子对儿子的两次教育都是要他学诗。一次说: “不学诗, 无以言。” (《论语.季氏》) 一次,伯鱼走过院子, 孔子说:“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论语.阳货》) 死板的解读——无法前进一步。 哑子, 不能言。不能办外交。 《周南》《召南》之诗, 如《关雎》:“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如《汉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