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云驾岭煤矿
目 录
第一章 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 1
1.1 矿区概述 1
1.2 井田地质特征 3
1.3 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5
1.4 煤层特征 8
第二章 井田境界和储量 12
2.1 井田境界 12
2.2 井田工业储量 12
2.3 井田可采储量 13
第三章 矿井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及工作制度 15
3.1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5
3.2 矿井工作制度 16
第四章 井田开拓 18
4.1 概述 18
4.2 确定井田开拓方式 19
4.3 矿井基本巷道 27
4.4 开拓系统的综述 37
第五章 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 39
5.1 设计采区的地质概况及煤层特征 39
5.2 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 40
5.3 开采巷道和生产系统 55
5.4 采区车场设计及硐室 58
5.5 采区采掘计划 61
第六章 矿井运输与提升 63
6.1 概述 63
6.2 采区运输设备的选择 65
6.3 主要巷道运输设备的选择 67
6.4 主井提升 70
6.5 副井提升设备的选择 79
第七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 81
7.1 矿井概况、开拓方式及开采方法 81
7.2 矿井通风方式与通风系统的选择 82
7.3 采区及全矿所需风量 85
7.4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90
7.5 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94
7.6 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 98
第八章 矿井排水 102
8.1 概述 102
8.2 排水设备选型 103
8.3 水仓及水泵房 108
8.4 技术经济指标 110
第九章 技术经济指标 111
感 谢 113
参 考 文 献 114
第一章 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
1.1 矿区概述
1.1.1 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云驾岭煤矿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北部,以高村为中心,南距武安市约5km。邯郸-长治公路横跨矿区南端,邢台-都党公路纵贯矿区东缘。煤矿运煤专用线在上泉车站与褡午环形铁路接轨,交通十分便利(见图1.1)。
图1.1 交通位置图
1.1.2 矿区地形、地势及河流
矿区位于太行山东麓山前丘陵地带,武安盆地的西部,属山间平原地貌,地形微向东倾斜。北洺河东西向横穿矿区中部,地势北高南低,河北岸往北呈阶地式增高,最高标高达355.77m,河床及其以南地势低缓,最低标高为246.86m,最大高差108.91m。
矿区范围内全为新生界近代和下更新统松散沉积物所覆盖。除现代河谷和黄土分布的低平地带外,余者均为下更新统的冰碛泥砾和冰水沉积的灰绿、灰白夹褐红色粘土。在卵石表面可见到擦痕和压坑,卵石大小不一,大者直径可达0.8m,由红色粘土及砂充填。
1.1.3 矿区气象
本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旱、夏热、秋雨、冬寒,根据武安市气象站资料统计,年降雨量介于1472mm(1963年)~135mm(1966年),平均降雨量600mm,最大月降雨量1026mm(1963年8月),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蒸发量2000mm左右。平均气温12.6℃,最高温度41.3℃(1968年6月11日),最低温度-19.9℃(1967年1月15日)。降雪及冻结日期自11月中旬至次年3月初,约90余天,最大冻结厚度41cm。平均风速2.7m/s左右,最大风速22.7m/s,风向北东,北北东居多。
1.1.4 矿区地震震级及裂度
本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构造带,因而地震极为频繁,且震级较高。邯邢矿区属国家地震重点监测区,按照《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1990)》划分,本区地震裂度为7度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本区所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10~0.15g。
1.1.5 矿井井田内小煤矿情况
井田范围内无中小煤矿开采。
1.2 井田地质特征
1.2.1 煤系地层
本井田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中统本溪组。地层总厚度200—240m,平均220m,共含煤16层,煤层总厚13.08m,总含煤系数5.9%,其中可采煤层2层,可采总厚度7.5m,可采含煤系数4.6%,其中太原组和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
1、山西组(P11s)
地层厚度60~70m,平均65m。岩性以灰、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与浅灰色、灰白色细粒至中粒砂岩为主。底部常以一层灰、深灰色细、中粒砂岩或粉砂岩与太原组分界,整合接触。下部为砂质泥岩,泥岩偶夹煤线。中部以灰、深灰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为主,间夹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含煤3层,编号分别为1上#、1#、2#,煤层总厚4.56m,总含煤系数7.0%。位于该组下部的2#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1#煤层为不可采煤层。可采煤层总厚4.0m,可采含煤系数6.4%。2#煤夹矸深灰色(晶质)水云母粘土岩是极可靠的标志层。上部为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局部具泥质或菱铁质细鲕粒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