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多层式住宅设计课件
过厅指扩大过道兼作进餐等用途的空间。(图11.10) 四、套型的朝向及通风组织 (一)每套只有一个朝向 位于房屋的一侧。应避免最不利的朝向。单朝向通风很难组织,但可用于北方等对通风要求不高的地区 (二)每套有相对或相邻两个朝向 位于房屋中的中间一段或位于房屋的一角 1、主要房间及厨房 分别占据两个朝 向的外墙 四、套型的朝向及通风组织 (二)每套有相对或相邻两个朝向 2、两个朝向都布置主要房间。厨房、卫生间的朝向不拘。 (三)利用平面的凹凸来组织朝向及通风。 利用平面的凹凸,可以争取一部分房间获得较好的采光或有利于组织局部对角通风。组织对角通风时,两边开窗的距离宜大些,这样通风效果好,也可减少死角 五、套型的空间基础组织方式 影响套型空间组织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住标准、户型类别、功能分区、朝向通风和生活习惯等 一、餐厨合一型 指餐厅和厨房共用同一空间,适用于建筑面积较小,家庭人口较少的住宅,需注意油烟排除和采光通风。 二、方厅型 指通过小型方厅联系其他功能空间,方厅兼做餐厅和家务活动空间,适用于家庭人口多,卧室不足,生活水平较低的家庭。 三、起居型 指有一个独立的起居空间,并以此客厅为中心进行空间组织,避免了起居活动与睡眠的相互干扰,有利于形成动静分区,适合现代家庭生活的需要。要求建筑面积较大 . 四、起居餐厅合一型 指将客厅、餐厅、厨房设在同一空间内,并以此为中心进行空间组织,有利于家庭之间的感情交流,家庭气氛浓厚,但厨房油烟污染难以消除,国内较少采用。 住宅建筑的剖面关系比较简单,一般多采用矩形剖面形式。住宅剖面设计的任务主要是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确定住宅层数、层高、净高及各类房间的竖向组合关系(图11.15)。 二、 住宅剖面、立面设计 1. 剖面设计 住宅建筑的立面构图要简洁明快,具有亲切感。 住宅立面上的窗、阳台、檐口、凹廊、楼梯间、窗间墙的组合方法有水平构图、垂直构图、垂直与水平混合构图、成组构图等(图)。 2. 立面设计 住宅设计 一、定义 住宅建筑应能提供不同的套型居住空间供各种不同户型的住户使用。 户型:户型又叫房型,就是指房屋的类型。常见的户型有平层户型、 跃层户型、错层户型、复式户型。而按照面积又可分为小户型和大户型。 套型: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一般指每套住房的面积大小和居室、厅和卫生间的数量。如一室一厅、二室二厅一卫、三室二厅二卫等。 本图共三个套型:三个不同的三室两厅 一个户型:即只有三室两厅 二、影响套型设计的几个因素 1、家庭人口构成 住户家庭人口构成通常可按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归纳分类: 1.户人口规模:户人口规模指住户家庭人口的数量。如一人 户、二人户乃至八人以上户。通常为 3.22人/户 2.户代际数:指住户家庭常住人口的代际数。如一代户、二 代户乃至三代及以上户。通常为两代户 3.家庭人口结构:指住户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网络。 可分:核心户:未婚子女与父母同住。(最常见) 主干户:父母与一对已婚子女同住。 联合户:与多对已婚子女同住。 户型要多样化、或具有可变性。 老年,青年公寓,俩代居考虑代际分而不离。 二、影响套型设计的几个因素 2、生活模式 家务型:以家务为生活行为特征。套型中需有方便的家务活动空间:如厨房宜大,设服务阳台。 休养型:老年人为主。套型中需要居室与卫生间联系方便,厨房通风良好与居室隔离,设方便的室内外交往空间。 交际型:社交活动多。套型需较大起居空间,接近入口,避免交通干扰,设多卫。 家庭职业型:家庭工作需要。套型中设置工作间。低层中采用前店后宅或下店上宅套型。 文化型:家庭工作学习的需要。设置工作室或书房。 二、影响套型设计的几个因素 4、物质技术条件 建筑技术: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课程 例:如何达到合适的热环境? 采用隔热或保温技术措施:控制体型系数,屋顶处理,墙体处理,门窗处理,绿化的处理等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推动建筑的发展,又可能限制建筑的创造。 5、其他 (1)物理环境:声环境,热环境,光环境 (2)室内外建筑环境: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 基地环境 对建筑的影响 (3)城乡环境:建筑群,城市设计,城市规划 (4)自然环境:环境保护,利用和创造 (5)人文环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