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少年期情绪和行为障碍
重度品行障碍:基本可以归于违法、犯罪之列 团体型暴力行为,结成小团伙,故意破坏公物或他人财产,挑起、参与打架斗殴,欺负他人,如打骂、骚扰等 入室偷窃,抢劫,勒索 性虐待 故意纵火 持凶器伤害他人身体 诊断及鉴别 患者出现反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对立违抗行为的临床表现,持续半年以上,明显影响同伴、师生、亲子关系或学业,行为问题不是其它精神障碍引起。 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因为幻觉、妄想或其他思维障碍的支配或影响而出现冲动、破坏等反社会或违法犯罪行为,但本病患者一般具有明显的知、情、意的不协调,明确的幻觉、妄想,离奇、荒谬的思维、言行,而且具有比较明显的起病、发展、缓解的过程,可资鉴别;但有时在患者上述症状尚不突出时,鉴别则比较困难。 精神发育迟滞:智力水平低下可以导致患者理解、判断能力下降,从而出现不顾后果的冲动行为,但这些行为与其智力水平是相符的,智测显示智力水平低于正常是主要的鉴别依据。 多动症:多动症患儿可以出现破坏、冲动、对抗行为,但同时明显的注意缺陷、不分场合的活动过度则一般的品行障碍是不具有的;但是品行障碍可以和多动症同时存在,这时一般根据患者的主要表现做出诊断或同时两个诊断。 治疗原则和预后 认知行为治疗:个体心理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采取奖励和惩罚的行为治疗,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少年可以更多采取重塑认知的治疗,同时结合有针对性的家庭治疗可能有更好的效果,一般患儿的家庭均会存在一定的问题,病因中已有讲述。心理治疗可以从患儿明显矛盾、冲突的方面作为突破,协助其解决人生道路上的重大问题,协助其调节好人际关系 。 劳动教养、工读学校:对于出现违法、犯罪的患儿此类方法也是可以考虑且有一定效果的方法。某些和家庭成员关系极为紧张的患儿可以采取改变环境、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信的方法以协助治疗,比如寄养或在学校寄宿等方式。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明显的情绪不稳和行为冲动,药物选择方面,可以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抗躁狂药物及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等。 总的来说,品行障碍的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良,至成年期可发展为人格障碍。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 概念 抽动是一种不随意的突发、快速、重复、非节律、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或发声。运动和发声都可分为简单或复杂两类。各种形式的抽动均可在短时间内受意志控制,在应激下加重,睡眠时减轻或消失。多发生于儿童,少数可持续至成年。可分为抽动症、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 病因和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患儿一级亲属中患同样疾病的比率较普通人群高。 神经生化因素:多巴胺活动过度或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超敏、脑内γ-氨基丁酸抑制功能降低、内啡肽的作用等学说。 心理因素 :如因受惊吓、躯体不适而出现的保护、缓解性动作固定下来 ;模仿他人动作逐渐形成习惯 ;继发获益 、过于关注和急于摆脱加重病情。 抽动症(1/3) 抽动症又称习惯性痉挛,指一种突然发生的、快速的、常重复或交替出现的、限于一组或两组肌肉群的不随意运动,如眨眼、皱额、缩鼻、摇头、耸肩、清嗓等。这种活动并无目的性。 男童多见(2—3.7:1),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高发于5—7岁,患病率为1—7%。 抽动症(2/3) 轻症:仅一组肌肉抽动,如眨眼、皱眉、皱额、努嘴、嗅鼻、点头、摇头、吞咽、咳嗽、打嗝、敲打肩膀手臂等。症状单一、固定、轻微。发作频率较低,经过努力可短时控制,容易掩饰。 重症:多部位肌肉交替出现抽动或同时抽动,如跳跃、甩手、跺脚等。发作频率高,难于控制和掩饰。 抽动症(3/3) 伴发表现:性格多数敏感、羞怯、不合群、容易兴奋和激动等,部分伴遗尿、夜惊和口吃等。 患儿一般对这些动作感到痛苦,希望摆脱。 抽动天天发生,1天多次,至少2周,但不超过1年。 18岁以前起病,以4—7岁儿童常见。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 不自主运动或发声抽动,常一天发生多次,可每天或间断出现。 在1年中没有持续两个月以上的缓解期。 18岁以前起病,至少持续1年。 Tourette综合征(1/4) 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起病于儿童,临床上以头、面部、肢体或躯干部的肌肉抽动,伴有言语障碍(发声抽动)等症状为主的综合征。 部分患者伴有模仿言语、模仿动作、强迫症状、攻击行为、情绪障碍或注意缺陷障碍等。 有研究发现本病的患病率约为2.42%,城市高于农村。 Tourette综合征(2/4) 多部位、形式多种多样的运动抽动,常从眼、面开始,如点头、眨眼、努嘴、嗅鼻等,逐渐发展到肢体,以至全身,如躯干的扭动,有时出现一侧的投掷运动、转圈行走、踢脚等。 简单性运动抽动:单一肌群的抽动,程度较轻。 复杂性运动抽动:较完整或较缓慢的抽动,如眼球的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