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女旁汉字字形的变化
吴婷:从部分女旁汉字管窥社会文化
200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第 PAGE 8页 共11页
第 PAGE 9页 共11页
汉字中以女旁构形的字由来以久。根据高明《古文字类编》记载在甲骨文中就已有女旁汉字40多个。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始设女部,收字258个(后段玉裁增一个,如把散见于它部的统计在内还要多出几个)。而据《汉语大字典》统计共有女部汉字956个,其中包括繁体,古文,异体字257个,这比《说文》整整多出三倍。这说明由古到今,女旁汉字一直随着社会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这种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而且在部分字字形和字义上也有所体现。本文将着重讨论部分女旁汉字在字形和字义上的改变,并以此为契机探讨社会文化的变革。
一、女旁汉字字形的变化
女旁汉字字形的变化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由非女旁汉字演变为女旁汉字;二是由女旁汉字演变为非女旁汉字。下面试以几个典型的汉字来说明这两个现象。
= 1 \* GB4 ㈠ 由非女旁汉字演变为女旁汉字
1、“”到“奴”变化
古文“奴”是从人从女即“”,是奴兼指男女奴隶。原始社会的奴隶主要来源氏族部落之间的战争,由此得来的奴隶固然有男有女,所以最初的字形则是“”字,这也是与当时的社会相符的。在甲骨文中“奴”字写作“”,这是个会意字左边是个“女”字,右边是一只大手(又),表示抓住一个人。在奴隶社会,奴隶有三个来源:一是氏族后期用女儿作欠债的抵押即所谓的奴婢,二是战争中的俘虏,三是本族的犯罪者。《说文》对“奴”的解释为:“奴,奴、婢,皆古罪人《周礼》曰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藁。”郑玄注:“今之奴婢,古之罪人也。……奴,从坐而没入县官者,男女同各。”可见“奴”字的字义并没有多大变化,都是兼指男女,但字形却发生了变化,其实正是社会意识发生变化的反映。正如恩格斯所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奴”字的出现正表现了当时女子社会地位日趋低下,完全成了受蹂躏侮辱的对象。
2、“惏”与“婪”,“”与“嫌”的更替
“婪”,义为“贪”,徐锴认为“女性贪”,故从女。《说文》心部有“惏”,段注:“‘惏’与‘婪’字音义皆同”。古籍也多用见用例,如《左传二十八年传》“贪惏无厌”,《大戴礼记·保傅》“饥而惏”,《后汉书·公孙瓒传》“袁绍以贪惏,横责其钱”,等等,从先秦到东汉都在用,故《说文》两字并收。贪婪从心起,且不限与女性,所以从“女”不如从“心”更能表义,但是最终却并没有改过来,今天“婪”行而“惏”废。古人最初造“惏”字,而古籍也照用,可能是想加以推广,可惜没能做到,这是男性由来以久的偏见造成的社会约定。总之女性在“婪”字中独背了贪名。另外“嫌”与“”都见于《说文》并且都是“疑”义,结果在嫌疑一义上,前者行而后者废,原因和“婪”一样。同样如此的还有“表”与“婊”,“闝”与“嫖”。《二刻拍案惊奇》卷七有句说“却不知就是儿子前日闝了厮闹的表子。”王古鲁注周祈《名义考》云:“俗谓娼曰表子,‘表’对‘里’之称,犹之外妇。”后人嫌“表”义不太明确,故加“女”旁以示义。“闝”在“三言二拍”中多见,字从门败,音瓢,谓嫖者必败坏家门,造字的本意已经很明显,但最终依旧是“闝”废“嫖”行 = 1 \* GB3 ①石云孙
= 1 \* GB3 ①石云孙:《女性世界的展示——女部字抉微》,《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11期,61页。
= 2 \* GB4 ㈡ 由女旁汉字演变为非女旁汉字
1、远古女旁姓氏的变更
在旧石器时代后期的氏族公社阶段和新石器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以“女”作偏旁参与构造的多是体现女性权威的合体字。就“姓”字本身而言,《说文》释为“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以因生以赐姓。’”姓作为古代社会里区分氏族的特定符号,作为血缘关系的一种关系的一种标志,造字从女,体现了古人对妇女“生殖能力”的崇拜。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考察,同姓的人都出自同一血统的强大氏族,出自同一位女性祖先。以远古八大姓为例:
姜:炎帝族姓 姬:黄帝族姓 妫:舜后代氏族姓 姒:夏族姓 姚:舜族姓
姞:黄帝后代十二支系之一族姓 赢:少皋族族姓 妘:颛顼帝后裔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某个血缘集团最初的姓或多或少都会带有图腾崇拜的色彩 = 2 \* GB3 ②宋兆麟:《中国原始社会史》,文物出版社,1983年,471页。。以中国远古时代姜姓族人为例。姜姓族人有头戴羊角的图腾信仰,“姜”字的构形“从羊从女”,据此王小盾先生把“姜”解释为“头戴羊角的女人” = 3 \* GB3 ③王小盾:《原始信仰和中国古神》,上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