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温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温度

第 3 章 温度;物质热交换的方式 辐射热交换:下垫面和大气之间热交换的主要方式。 潜热交换:由于水相变化而传递的热量。是下垫面和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间接方式。对天气过程的形成、演变起重要作用。 分子传导:土壤中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流体流动热交换:是大气、海洋内部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平流:是水平方向上热交换的主要方式,对缓解地区间和纬度间的温差有很大作用。 对流:地面和低层大气的热量向高层大气传递的主要方式。 自由对流 动力对流 乱流:是地面和低层大气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物体的热特性 热容量 质量热容量Cm :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容积热容量Cv :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 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Cv=ρ﹒ Cm 热容量大小比较:水>土壤固体>空气。;导热率(λ) 定义:单位厚度间、保持单位温差时,其相对的两个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导热率的意义:表示物质内部由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热量的快慢的一种能力。 导热率大小比较:土壤固体>水>空气。;3.1 热力学基本知识;3.2 土壤温度及其变化;3.2 土壤温度及其变化;3.2 土壤温度及其变化;3.2 土壤温度及其变化;3.2 土壤温度及其变化;受热型(日射型) 放热型(辐射型) 清早过渡型 傍晚过渡型;3.3 水体温度及其变化;3.3 水体温度及其变化;气温的周期性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 最大值:14~15h出现 最小值:日出前出现 日较差(△t):△t= tmax - tmin;影响日较差的因子: 纬度:高纬度日较差小,低纬度日较差大; 季节:夏季的日较差大,冬季的日较差小; 天气:晴天日较差大,阴天日较差小; 地形:凹地>平地>凸地; 海拔高度:海拔高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下垫面状况:陆面日较差大,海面日较差小; 砂土、松土大,粘土、潮湿土壤小 裸地日较差大,覆盖地日较差小。;气温的年变化 最大值: 7月(大陆)、8月(海洋) 最小值:1月(大陆)、2月(海洋) 日较差(△t):△t= tmax - tmin;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子: 纬度:高纬度年较差大,低纬度年较差小; 距海远近:远海年较差大,近海年较差小; 海拔高度:随高度增高年较差变小; 地形:凹地>平地>凸地 云和降水:多的地区年较差小,少的地区年较差大。;气温的垂直分布;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 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受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发生的,例如:倒春寒,秋老虎。可以加强或减弱甚至改变气温的周期性变化;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 气温垂直梯度:指高度每相差100m两端温差,也称气温垂递减率,或称气温直减率。单位℃/100m 。 即:? = - ΔT/ΔZ ?>0时,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称常温大气。 ? =0时,随高度增加气温无变化,称等温大气。 ?<0时,随高度增加气温升高,称逆温大气。;各个层次上的气温直减率 整个对流层平均气温直减率:0.65℃/hm 对流层上层:0.65~0.75 ℃/hm 对流层中层:0.5~0.6 ℃/hm 对流层下层:0.3~0.4 ℃/hm;对流层中的逆温 概念 逆温: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升高的现象。 逆温层:当发生逆温时,冷而重的空气在下,暖而轻的空气在上,不易形成对流运动,使气层处于稳定状态,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向上发展,因而又称阻塞层。 ;逆温的分类(按成因分) 辐射逆温:一般厚度200~300m,高纬地区冬季有时可达2000m左右。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以冬季最强,夏季最弱。 平流逆温:夜间加强,白天减弱。 地形逆温: 下沉逆温: ;逆温的应用 利用逆温层,预防霜冻; 喷(喷雾)农药,防治病虫害; 晾晒农副产品; 在种植反季节蔬菜(或引种热带植物)。;气温的绝热变化 干绝热变化: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在升降运动中,气块内部既没有发生水相变化,也没有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的过程。用?d表示,?d =1℃/100m。 湿绝热变化:饱和湿空气,在升降运动中,气块内部发生水相变化,但没有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的过程。用?m表示,?m =0.5℃/100m。;大气静力稳定度 定义:处在静力平衡状态中的大气,当空气团受到垂直方向的外力因子扰动后,大气层结(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使其具有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称为大气静力稳定度。 ;分类:;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判断 判断标准 大气稳定与否主要决定于空气块与周围空气的轻重,而空气的轻重决定于气压和温度,在气压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温度的高低 ;判断方法 ;对于未饱和空气 ?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