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素质提升课程情境训练教学模式.docVIP

基于职业素质提升课程情境训练教学模式.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职业素质提升课程情境训练教学模式

基于职业素质提升课程情境训练教学模式   【摘 要】实践性较强、与生产密切相关的高职高专教学,亟待进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情境训练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文章在介绍情境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职业素质提升的课程情境训练教学模式的逻辑线条,并就《保险职业素养》这一课程做了简要的设计。 【关键词】职业素质;情境学习;教学模式 一、情境学习理论介绍 情境教学是指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范围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1] 情境学习最早提出是在1929年,阿尔佛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在他的著作《教育目的》(The Aims of Education)一书中认为:学生在无背景的情境下获得的知识,经常是惰性的和不具备实践作用的。只是在当时没有对情境学习进行系统的研究。瑞兹尼克(Resniek)在美国教育杂志《教育研究》1987年第16期中全文发表了她的就职演说稿《学校内外的学习》,比较全面地指出了日常生活情境与学校情境之间的三方面主要差异。1989年,布朗、科林斯与杜吉穗(Brown、CollinsDuguid)在《教育研究者》杂志上发表了他们著名的论文:《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这篇论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他们认为:知识是处在情境中并在行为中得到进步与发展的。1991年,由美国独立研究者爱丁纳Etienne Wenger)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Jean Lave)教授出版的代表作《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参与》(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认为:学习不能被简单地视为把抽象的、去情境化的知识从一个人传递给另外一个人;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是由大家共同建构的;这样的学习总是处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渗透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 综上所述情境学习强调两点: 一是将真实情境中要用到的知识,在真实的情境中或者近乎真实的模拟情境中呈现出来,而不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抽象的、去情境化的进行知识的传递,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让学者在情境中将自己想象成专业人员,象专业人员那样去思考问题; 二是通过团队互动与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因为在现实中,很多任务都是协作完成的,在协作中互相学习。[2] 二、基于职业素质提升的课程情境训练教学模式设计逻辑线条 如何把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到课程中,并能在课堂上实施呢?本文认为逻辑线条应如图1所示: 1.以职业素质提升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所应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养,一般包括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与职业态度等。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应将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贯穿始终,要坚持以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为重点,培养用人单位满意的合格职业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过去知识结构单一、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的高职毕业生已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取而代之的具备综合的职业素养与能力,能有效应对与处理工作问题、具有职业成长空间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受到行业的普遍欢迎。 2.以典型工作任务或工作场景为载体选取课程情境 情境化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3]。在专业课程中,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典型工作任务或工作场景为载体选取课程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中认识职业岗位理论和技术技能要求,并主动获取工作情境中包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3.以仿真情境、现场演练、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开展课堂教学 在情境训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为原则开展课堂教学,通过设计工作岗位的仿真情境将理论、实践与技能串联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及形式,如:仿真情境、现场演练、项目教学、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加强学生对岗位工作能力的认知与训练。 4.以职业岗位要求为标准进行考试考核 课程情境训练教学模式要实现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以客观、公正、规范的考试考核体系为保障,完善考核配套政策,试题内容既有专业理论知识,更有职业技能;既有重视结果的考试,更有重视过程的考试。特别是考试从内容到形式要从针对教育结构转向针对就业结构上来,把职业资格与能力作为考试的基本准则,从而使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评定与检验具有浓厚的“开放式”色彩。并将学校在校内的考试考核与学生职业管理有机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