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
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
【摘要】教师要通过设置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现实挑战,诱发他们克服困难的内驱力、意志力和人格信念,从而使创新教育与人格的发展联系起来。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03-0103-01
21世纪是技术创新的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竞争性的社会,创造性的社会,它要求走出校门的学生不仅要善于吸纳,应用不断出现的新的知识,而且要具有知识创新意识和能力。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那么,我们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就此问题,笔者发表一点自己的浅见:
1 深挖教材内蕴。积极诱导启发
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多重阐释性。从横向看,可以从心理学、人类学、美学、伦理学等角度去理解分析。从纵向看,可以从文字、语言、语音、语义、构思、立意、哲理等不同层次去把握解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同一文章的感受是不同的,“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学切忌求同过多,而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用发散眼光,立体地,全方位地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去感受体味,大胆想象,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只有用全新的,多角度的眼光分析教材,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比如,孔乙己的悲剧揭示的是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罪恶,抑或还有封建社会人情的冷漠、民智的昏沉、世态的炎凉?文天祥过零丁洋时的叹息,在阐发爱国思想的同时,是否还表现了一个孤独生命在灵与肉、理智和情感激烈冲突中的痛苦声音?我们应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发现,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鉴赏力、创造力。
2 激发求知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激发求知兴趣为前提的。《论语》中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性教学原则。语文教学应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学生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精心设疑。问题是创新之源,疑问是探究思索的动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从新的可能性,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有创造的想象。”“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探究性反射,产生思维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训练,阅读和写作等均可通过精心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例如,于漪老师讲《孔乙己》的导语设计:“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悲剧,而易h生的悲剧是社会悲剧。悲剧往往催人泪下,但孔乙己的悲剧呢,人们读后眼泪却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到内心的刺痛,可以说是往内流。那么,孔乙己究竟又是怎样的悲剧呢?学习这篇课文,从这篇课文含蓄深沉的描写中,细细咀嚼,深人体会,我们是可以获得解答的。”这个导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文学比较的角度设计,目的明确,诱导有力,富有启发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语文知识教学也要注意设疑。例如,用“襟怀坦白”造句,可这样设疑:该词是褒义词,可否同时形容优秀人物和反面人物?这一疑问打破了学生以为褒义词只能形容美好事物的定势思维。新奇的问题激活了多项思维,学生不但能写出许多新颖独特的句子,还可以发现用于反面人物采取否定说法的褒义词使用规律。写作教学也是如此。比如《从牛想开去》为题,可设疑启发:“除了赞颂老黄牛精神外,可否从相反或相近的方面立意?”学生通过发散思维,纷纷确立各种各样的立意。从牛的反刍,联想到学习的温故知新;从牛的辛劳默默,联想到谦虚求实;从牛的犟劲联想到不服输的精神;从牛的走路慢腾腾,联想到时代紧迫感;从牛的好斗,联想到反对内耗。凡此种种,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展示。
3 充分想象能力。捕捉直觉灵感
直觉思维是人脑对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迅速的识别、敏锐的观察、直接的理解和整体判断的思维过程,它是构成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必要因素,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坚强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3.1要通过阅读教学,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学《中国石拱桥》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结合文中的“卧虹”、“飞虹”、和“长虹卧波”等词语,对比《阿房宫赋》中“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的句子,体会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的寓意,让学生想象课文介绍的如虹一样弧形的石拱桥的桥洞造型,从而丰富想象。
3.2二是加强朗读和进行语感训练。汉语重语言主体的心理因素,强调直观感受。这种直观感受正是直觉思维力强的表现。加强朗读,进行语感训练,正是凭借着阅读活动的经验直觉对语言做出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