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章插花艺术发展简史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插花艺术发展简史课件

复习 1、你如何理解插花艺术的定义与范畴? 2、插花艺术的特点有哪些? 3、插花艺术有哪些分类方法?可分为那些类别? 4、花艺设计与花道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学习目的 1.了解插花艺术的起源。 2.了解插花艺术的发展史。 讲授要点: 讲授历史以物证、文正为依据,做到言之有物,令人信服。讲授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史激发学生对弘扬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的责任感。 (一)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 1、源自佛教供花 (1)日本插花界观点 日本的插花艺术是从佛前供花发展而来,经过供花→宫廷插花→民间插花这一历程发展成今日的插花。 随着日本插花艺术的发展,许多人士都前往日本学习插花,因此把日本插花的起源推而广之,流传着插花源于佛教供花的起源论说. (2) 从史书和佛经引证 使用器皿的插花最早起源于佛教供花 《南史》中关于盘花的段节,晋安王子懋的故事:“年七岁时,……请僧布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婴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这段莲花供佛的记载,被认为是插花源于佛教的文证。 另外,佛经中也确有供花的条文。 2、源自民间风俗 (1) 从广义范畴理解插花 :认为插花的原始形式是不使用器皿的手持花和佩戴花。 (2) 中国在佛教传入之前,民间就有用花祭祀和赠花的风俗。 (二)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1、源自古埃及 西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其根据是:在法老墓中有瓶插睡莲的壁画。 (据说古埃及人把莲花看做是幸福和神圣的象征) 这是迄今被发现的人类最早、最原始的插花作品。 2、源自中国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中国是东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花祭祖和互赠花枝的风俗。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多寄情花草,由此形成东方插花艺术特点。 日本插花由中国传入。 1、先秦的原始阶段 约公元前200多年,周初至春秋中期。 中国已有用花祭祀、借花传情。插花形式有秉花、佩花、花束等,形式简单,无加工。 应用方式有手拿花、插于头上或襟前的佩花以及放置在神座前的花束等,男女互赠花朵(束)和折取花枝赠友以表思念。这些在《诗经》等书中都有记载。 孔子的儒家学说已经形成,它对中国的文化影响极深,在花文化中也起主导作用。 …… 2、汉魏南北朝的初级阶段 约公元前200-公元500多年间。 插花形式除秉花、佩花、花束外,出现了用盘盛果或花的形式,还有用器皿盛水养花的记载,花枝插置也略有安排,所用花材也很广泛。 这个时期,花文化兼具了教化、伦理的功能。 河北望都东汉(公元25-220年)墓道壁画中,绘有一圆盆中插六枝红花图案。 3、隋唐五代的昌盛期 隋唐时代(581-907年),是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盛时期。政局稳定,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艺术成就辉煌,插花艺术也进入了黄金时代。 唐代 人造绢花的应用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束人造绢花 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 政局动荡,文人雅士大多避乱隐居。民间插花风格有很大转变。突破唐代讲求庄重和排场的旧风,不拘一格,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均可使用。插花容器更加广泛,出现了吊挂、壁挂形式。 郭江洲还发明了占景盘。 4、宋元的精雅期 公元960-1368年 宋代是中国又一次从封建割据到统一的时期,赏花插花的习俗虽仍沿袭唐代,但不象唐代那样富丽堂皇。 宋人多喜爱梅花,讲求高雅韵致,以清雅素淡为美,从而使插花艺术进入精雅期,走上更高的台阶。 花器研究有新进展 继五代占景盘后,又有三十一孔磁花盆、六孔花瓶等。 宋代篮花也极盛行 宋代中期“理念花”盛行 理念花:以花的品格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花型。 多以松、柏、竹、兰、梅、桂等素雅的花材为主,结构较为清、疏。或影射人格,或解说教义,表现理学之理。 有许多论及花材的著作问世 对梅花的论述: 林逋(967-1028年)的“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范成大(1126-1193)的“梅以韵胜,以格高,古以横、斜、疏、瘦于老枝怪奇者为贵” 周顿颐的《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 吴自牧《梦梁录》:今杭城茶肆亦如此,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 民间好尚,插花进入社交礼仪活动中。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称为“四艺”, 为宋时流行的民间社交礼仪规范。 元代出现“心象花”和“自由花”形式 心象花 不以花材的品格理念为内容,而从个人的感性出发,追求借花传情,表达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 常利用花材的寓意和谐音表达主题。 见下图 5、明代的完善期 公元1368-1644年。 明代是中国插花艺术复兴、昌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