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河口絮凝泥沙颗粒粒径与浮泥形成现场观测 in-situ observation of floccule size and fluid mud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江河口絮凝泥沙颗粒粒径与浮泥形成现场观测 in-situ observation of floccule size and fluid mud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泥沙研究
2008年6月 JournalofSedimentResearch 第3期
长江河口絮凝泥沙颗粒粒径与浮泥形成现场观测
李九发1,戴志军1,刘启贞2,李为华1,吴荣荣1,赵建春1
(1.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2.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200030)
摘要:分别于2006年枯(2月)和洪(8月)季利用较先进又较实用的现场观测仪器,对长江河口絮凝泥沙颗粒
粒径、浮泥体及变化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动力因子进行了现场现测,获得一批最新原始观测数据。观测数据
显示:长江河口悬沙主要来源于长江流域的细颗粒冲泻质,小于32/-m的细颗粒泥沙占80%以上,悬沙单颗粒
粒径均值为3.6—6.8/Lm。在洪季流域来沙集中期,悬沙颗粒较细,均值为3.6—5.5/.tm,而枯季流域来沙少,悬
沙颗粒略粗,均值为5.9—6.8/xm;长江河口细颗粒泥沙絮凝环境良好,实测平均絮凝颗粒粒径为61.511m,是分
等流速时段。在盐水到达的上界线徐六泾区域实测絮凝颗粒粒径相对较小,均值为32.6—60.4/tin,而南北槽
最大浑浊带区域絮凝颗粒粒径最大,均值为57.3—79.2/zm,实测洪季絮凝颗粒粒径比枯季大,洪季均值为
浮泥层常常发生在最大絮凝颗粒粒径出现的后期时段,故长江河口细颗粒絮凝沉降是浮泥形成的主要物质
来源。
关键词:泥沙运动;长江河口;絮凝粒径;浮泥;盐度;潮流速
中图分类号:IVl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68.155X(2008)03.0026.07
长江为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其河口自徐六泾以下呈三级分汊四口人海。与世界其他大河河口一
样,在河口口门附近存在宽阔的拦门沙地形,自然水深仅有6m左右。数十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和工
程师们对不同河口拦门沙的成因、演变、水沙条件、治理工程及室内模型试验、细颗粒泥沙絮凝试验等方
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qJ。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国际航运大吨位船只通航的要
求,在河口拦门沙航槽增深治理方面也取得显著的成效¨¨13j。而在河El拦门沙成因及变化中起重要影
响作用的因素之一,即细颗粒泥沙在陆与海二股水流相互作用下产生絮凝、沉降、淤积。以往因受现场
观测仪器限制,其河口拦门沙河槽的细颗粒泥沙产生絮凝、沉降和淤积的过程难于获取。基于此,本研
究利用激光改正粒度测量仪器、热敏式双频道回声测深仪以及HSDM声学高密度测沙仪等先进现场观
钡!【仪器,着重对长江河口拦门沙河槽絮凝颗粒粒径、浮泥层及变化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动力因子进行
现场观测,初步获得长江河口拦门沙自然河槽(南槽)和疏浚河槽(北槽)的絮凝颗粒粒径、浮泥层及变化
过程的原始数据,并就此探讨其与水流速、盐度和含沙量变化的关系。
1现场观测和样品处理
100激光改正粒度测量仪现场量测泥沙絮凝颗粒粒径(图2),该仪器现场泥沙(絮凝团)颗粒粒径量测范
收稿日期:2007-03.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李九发(1949一),男,江西南丰人,教授,主要从事河口动力和泥沙运动等方面的研究。
26
万方数据
围l现场观测站位圈 ·
。 Sites
Fig.1Sampling
测时考虑到长江河口拦门沙河道下层水体含沙量较
高,上层絮凝颗粒偏小,故本次观测仪器探头放置在水
面以下3m处(观测站南槽平均水深在7m左右,北槽在
10m左右),设置每10分钟记录贮存一组数据;同时利
于ADP声学流速剖面仪每10分钟记录一组流速流向
数据;采用Innerspaee一449热敏式双频道回声测深仪
图2 LISST-100激光粒度分析仪
的高频率208KHz监测浮泥上界面,低频率24KHz监测 krIn-Situ an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食品用酶制剂及其在肉类工业中的应用 a review on food-grade enzyme preparation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meat industry.pdf
- 住区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应用初探 application of urban design in residential quarter planning.pdf
- 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力电性能及尺寸效应研究进展 research advances on force-electricity properties and size effect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ement based composites.pdf
- 优化人地关系是灾区重建的关键目标——四川地震灾区工作心得 improvement of human-land relation ship is the key in reconstruction of quake-hitareas.pdf
- 我国水库移民政策的回顾与思考 reviewing and consideration on reservoir resettlement policy in china.pdf
- 谈建筑照明节能设计 energy saving design for building lighting.pdf
- 建筑协调性评价初议——以外滩15号(甲)为例 study of architecture harmonization——on the case of no. 15 ( a ), the bund.pdf
- 多层帘式涂布和一种新型压光技术 multilayer curtain coating and a new type of calendering.pdf
- 基于噪声水平自适应估计的往复压缩机振动信号局部投影降噪方法 local projection noise reduction method for a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vibration signal based on adaptive estimation of noise level.pdf
- 基于逆向概率密度函数的一维污染源排放重构 recovering the release history of contaminant based on backward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for the one-dimensional convection diffusion equation.pdf
- 桥梁工程墩台基础沉降观测技术探讨.pdf
- 河北省农业灌溉咸水利用机理研究 hebei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water use and potential technical analysis.pdf
- 环境激励及噪声干扰下斜拉桥的损伤定位方法 damage localization method of long-span cable-stayed bridges under ambient excitation and noise disturbance.pdf
- 茅台集团核心竞争力及其发展战略研究 study on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maotai group & i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pdf
- 无梭织机技术发展新动向——itma asia+citme2010参展无梭织机评述.pdf
- 钢-混凝土竖向混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seismic behavior of vertically mixed structures with upper steel and lower concrete components.pdf
- 酸奶粉的生产及应用研究进展 review on process technology and utilization of yoghurt powder.pdf
- 岷江上游典型河段水电梯级开发水环境累积影响 water environment cumulative impact of cascade hydropower development in upper typical reaches of minjiang river.pdf
- 我国生态补偿模式及实践综述 research 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ode and practice in china.pdf
- 白肋烟烟叶腺毛分泌物的遗传分析 genetic analysis of glandular trichome exudates in burley tobacco.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