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醉翁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PPT

  1. 1、本文档共1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醉翁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宋元文学 一、宋代文学概说 宋代文学的突出特点是体裁多样,流派纷繁,尤其是词的创作,经过唐代的孕育发展,到宋代达到了辉煌的顶点,取得了和唐诗比肩并立的地位。 1、词 就总体风格而言,宋词分为两大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周邦彦、秦观、李清照(南宋时以姜夔为代表的格律词派,从本质上说实际上是属于婉约派)等;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陈亮等。词是我们学习宋代文学时应掌握的最重要的文体。 2、诗 宋元文学 唐诗重抒情,宋诗重说理。后人或尊唐,或崇宋,争议不休。但客观地说,宋诗的总体创作成就,比不上唐诗。宋代最著名的诗人是欧阳修、苏轼、陆游和杨万里。 3、文 唐宋八大家,宋代占了六家,可见文在宋代取得的成就不容小视。其中最突出者为欧阳修和苏轼。 二、北宋诗词散文 (一)欧阳修 1、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 - 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号 宋元文学 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少孤贫,四岁丧父,母郑氏以荻梗划地教其学书。修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仁宗天圣八年(1031,二十四岁)举进士,累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封开国公,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赠太子太师,谥文忠。一生著述甚富,有《欧阳文忠公集》五十三卷,《六一词》一卷,《六一诗话》一卷及《毛诗本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 宋元文学 江西吉安永丰欧阳修纪念馆 宋元文学 宋元文学 欧阳修为本家族谱所写序言 宋元文学 2、《醉翁亭记》赏析 《醉翁亭记》是一篇游记散文,但又不纯是写山水风光。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而被贬为滁州太守。本文就作于他来滁州任太守的第二年。在文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丰厚的情致,描绘了琅琊山醉翁亭一带的朝暮之景、四时之趣,抒发了他寄情山水、闲适幽雅的情怀,寄寓了他“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这篇散文景美情美,成为千古传诵的名作。 首先,是构图精美。 琅琊山,是蜿蜒于皖东南平原上的一座小山;醉翁亭, 宋元文学 也原不过是琅琊道旁的一个小亭。本无神异,但经欧阳修的生花妙笔描绘、渲染,竟是如此清幽深秀,令人神往。作者的这种高超的艺术描写手法,首先表现在构图的精美上。作者从空间位置、时间变换、动静搭配三个方面,把琅琊山与醉翁亭,变成了一幅有生命的山水画,有色彩的散文诗。 在空间位置上,作者不是孤立地去写山、水、亭,而是将它们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琅琊是“蔚然而深秀”--渲染其色,酿泉是“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形容其声,醉翁亭是“翼然临于泉上”--描摹其态。它们互相映衬,互为依存:无群山作背景, 宋元文学 则酿泉成无源之水;无酿泉点缀山峰间,则琅琊少了许多灵气和活力;而无醉翁亭“翼然临于泉上”,则酿泉会显得单调和空寂。动的泉水与静的山、亭,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清幽秀美的图画。 在时间变换上,作者分别从一天之中、一年之际两个角度,来描绘醉翁亭周围不同的景色和气象。先看一天之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在这幅图画中,彤红的朝阳,乳白的雾气,青翠的树木,幽暗的山洞,各种色彩纷至沓来,表现出作者在色彩运用上的高度技巧。如果说作者在写一日之景时,主要是抓住了朝暮的不同色调, 宋元文学 那么他在写一年之景时,则主要是抓住了四季的不同特征:“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作者春天写花朵,夏天写树荫,秋天写风霜,冬天写水石。紧扣四季景色的典型特征,加以描写、形容,从而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美妙的山间四季图画。 在动静搭配上,作者也是煞费苦心。无论景与景、人与景、景与人,作者在描写时都注意了动静的搭配和映衬。 “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是静穆的,但同时又有潺潺的酿泉泻出于两峰之间;阴翳的树木是幽静的,却有鸟雀鸣声上下;醉翁亭四周是寂静的,可还有游人歌于途, 宋元文学 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这种以动写静、动静相映的手法,使整幅画面,既充满了诗情画意,又具有生机和活力。 其二,是结构精巧。本文精巧的结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以“乐”作为主线,贯穿全篇,集中抒发作者被贬之后怡然自得的旷达情怀。全文四段,无不寄寓了一个“乐”字。第一段写醉翁亭命名的由来,解释 醉翁的含义,目的是为了点出自己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的山水之乐。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四季的景色,为的是揭示自己乐亦无穷的根由。第三段写游人之乐,宴酣 宋元文学 之乐,则是为了突出作者“与民同乐”的博大胸襟。第四段写禽鸟之乐,还是写作者乐在其中,是乐万物之所乐。 第二,是用移步换形、层层缩小的方法来描写景色和人物。本文的题目是《醉翁亭记》,但作者一上来,并没有直接描写醉翁亭,而是先从它的外围景色写起,即从五个方面,进行铺垫:最外围的一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