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云南瑞丽傣族佛塔建筑艺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云南瑞丽傣族佛塔建筑艺术

论云南瑞丽傣族佛塔建筑艺术   摘要:傣族佛塔原是古代印度佛教徒为了分散保存释迦牟尼的“舍利”而在各地兴建的一种半圆形坟墓,印度称这种墓为“塔婆”,我国古代称它做“浮屠”,我国各地就是根据“塔婆”形式创造发展而建成现如今多种形式的佛塔。作为边境口岸,瑞丽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宗教等交流活动的前沿。南传佛教在此十分盛行,伴随着宗教产生的虔诚信仰和文化习俗贯穿在当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并在当下逐渐被全省、全国乃至世界所关注和研究,这其中,个人认为又以南传佛教特有的佛塔建筑最具代表性。说到底,这是傣族人民寄托美好愿望的图腾,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如许多现代化城市里的广场一样,云南傣族的佛塔同样是人们日常集会、娱乐的地方。因此,在这里,佛塔并不仅仅是宗教建筑,在它所彰显的华丽、唯美、高贵和神秘之外,她更是傣族人民的生命寄托。 关键词:宗教建筑;姐勒佛塔;艺术价值;情感观照 众所周知,世界三大教派之一的佛教源自古印度。据记载,公元前三世纪,由阿育王的儿子马兴德长老组成的第九弘法使团把佛教正式向南传入斯里兰卡,这也就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派系――南传佛教的开端。南传佛教又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小乘佛教,当下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以及我国云南省的傣族地区,狭义上,可以说盛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这其中,个人认为以中国国家级边境口岸――瑞丽最具代表性。作为边境口岸,瑞丽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宗教等交流活动的前沿。南传佛教在此十分盛行,伴随着宗教产生的虔诚信仰和文化习俗贯穿在当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并在当下逐渐被全省、全国乃至世界所关注和研究,这其中,个人认为又以南传佛教特有的佛塔建筑最具代表性。 本文就主要结合南传佛教的相关教义,主要以瑞丽比较著名的姐勒佛塔为例,系统的梳理和探讨此类宗教建筑的造型艺术以及南传佛教赋予它的审美需求,同时结合信众的情感观照得出个人对此类宗教建筑的艺术价值的界定。 瑞丽地区的佛塔在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为佛教建筑但也彰显“禅家”的审美艺术趣味。有人提过,在中国的建筑艺术史里大多能载入史册的往往是民间建筑或者一些宗教建筑,瑞丽地区的佛塔就是这样一些建筑的典型。南传佛教发展演变至今,其独特的教义和信仰已经得到扎实的社会文化基础和系统、全面的发展,如同藏传佛教的神秘一样,它如今也被世人所研究和关注并且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诱惑力。随着政府以及学者、研究人员等近年对南传佛教的关注和研究探索,南传佛教在普通大众的视野中渐渐清晰和明朗,关于伴随着南传佛教而产生的佛塔建筑自然也得到许多人的关注。 总体上来说,宗教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哲学、艺术、历史、文学、道德、习俗等影响着社会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宗教也是伴随着人类发展演进而必然出现的一种社会存在,它们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和人们得以与万物通灵的媒介。傣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我国少数民族,从南传佛教传入德宏至今,傣族的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无一不渗透着佛教的思想理念,傣族人民和谐安定的社会形态和互办互惠、幸福美满的生活形态就是最好的佐证。我们知道,任何民族,无论强大或弱小、富有或贫穷,都在人类历史的发展演进中拥有自己的原始崇拜和宗教信仰,有自己本民族的精神支柱,傣族也是如此。善良、温柔、热情、热爱自由、渴望和平幸福是傣族人民心目中美的愿望。在恶势力面前忍让,不与世相争,这是佛教衡量美的标准,也是当下傣族人民固有的生活态度。佛教的思想影响着傣族人民,佛教的伦理道德又顺应了傣族民众的心愿,所以南传佛教被傣族自然而然的接受并且成为这个民族最主流的宗教信仰。最终,因为傣族全民信佛,家家设有佛龛,各个村寨都有佛寺,因此才处处都能看到傣族地区如今标志性的、绮丽的佛塔建筑。 傣族佛塔原是古代印度佛教徒为了分散保存释迦牟尼的“舍利”而在各地兴建的一种半圆形坟墓,印度称这种墓为“塔婆”,我国古代称它做“浮屠”,追溯历史,傣族地区是根据“塔婆”形式创造发展而建成现如今多种形式的佛塔。据德宏傣族的文史资料记载,云南德宏傣族的佛塔建塔历史已有1100多年。德宏地区的佛塔,较为著名的有瑞丽姐勒塔,陇川景坎佛塔,盈江允燕佛塔,还有潞西的风平佛塔,遮放广母、芒丙佛塔等。这些佛塔都具有造型奇妙,结构精美,气势宏伟,层次分明的宗教建筑特征,同融合了东南亚南川佛教佛塔的造型特征和云南省德宏州傣族佛塔建筑的艺术风格。佛塔建筑一般都会选址竹林葱茏、环境清新奇秀的地方,同时配以较大面积的广场供人们日常集会和娱乐之用,部分佛塔建筑也是当地主要宗教场所的标志性建筑。这些佛塔都采用砖石砌成,主塔高数十丈,四周有若干小塔相围。佛塔塔基呈正方形,大小按佛塔的建筑规模定,东面塑一佛龛,往内是平台,有的一层,有的数层。塔基和平台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