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王”陈景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金王”陈景河   紫金矿业在当家人陈景河的带领下   迈上了高速的发展和扩张之路   其控股公司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区和海外8个国家   是中国控制金属矿产资源最多的企业   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   中国第三大矿产铜生产企业、中国六大锌生产企业之一      20世纪80年代初,陈景河从福州大学地质专业毕业后,就职于福州地质科学研究所。1986年,他却主动要求调到福州上杭山区去搞地质勘探,为什么陈景河要由大城市向贫困山区倒流?原来,他魂牵梦萦的是如何开发上杭紫金山的那片金矿。      十年磨一剑:黄金岁月献给紫金山      1957年,陈景河出生于福建永定的一户普通人家,父亲教书,家庭环境不好。小时候,他听说紫金山有金子,后来从《汀州府志》上读到紫金山因产金而得名的记载,因此产生了开采紫金山金矿的强烈愿望。   紫金山位于福建省上杭县城以北、汀江左岸,山中“怪石嶙峋,耸峙天表”,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金、铜矿,但从1960年~1980年,国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勘探,均没有发现有开采价值的矿源。   找矿是个非常困难的过程。紫金山的自然条件很差,山顶的条件远比江边艰苦。山上有100多个老洞,是宋代留下的采矿遗迹,山洞很小,要钻进去采集样品,每次人一出来全身黑乎乎的,脏得不成样子。   刚开始,陈景河和队友扎营在紫金山脚下汀江河对岸的碧田村,每天天色将亮时就背上地质包和中午的干粮出发,去时可乘村民的船到紫金山脚下登山,下山时往往已经晚上八九点钟了,每人背着一包鼓鼓沉沉的矿石,到了河边,船早已离开岸边。    为了方便工作,陈景河和小组成员后来干脆搬到了山上海拔800米的麒麟殿破庙里住,有时顶着酷暑严寒,一住就是几个月。最艰苦的时候,一天只有1桶水,20多个人共用。只能烧饭喝水,洗澡根本不可能。当时的地质普查技术还比较原始,有时要爬在悬崖峭壁上,用皮尺对剖面进行测量。   为了弄清楚紫金山的矿藏储量,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陈景河和队员每周5天,从山脚爬到山顶,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后来就干脆住在山上,一年到头除了探亲都不下山。从发现到勘探矿山,用了整整10年时间!就这样,陈景河把自己青春时期10年的黄金岁月,都奉献给了紫金山。   在陈景河带队勘探的同时,前往紫金山进行地质勘探的人员来了4批,有3批失望而去,其结论是,尽管铜矿储量达116万吨,但金矿储量仅5.45吨,而且大部分矿石品位低,就开采金矿而言,这显然是个开发价值不大的中小型矿床。   按照国家标准,1吨矿石要含有3克以上的黄金,才具备工业矿体开采的资格,但紫金山的金矿,大部分矿石品位都在1克以下。因此,紫金山金矿在行业内,被认为是开发的“鸡肋”。正因为这样,1992年,紫金山金矿由国家开发下放给上杭县开发。由于开采难度高,开采很可能面临亏损,上杭县政府曾进行过几次试开都不赚钱。   陈景河认为紫金山金矿虽然品位低,但储量远远不止预计的5.45吨,通过压缩成本,仍然具备开发潜力。陈景河在紫金山金矿勘探的10年里,了解这座矿山,对紫金山有了深厚的感情。为了坚定自己开发紫金山金矿的决心,他放弃了铁饭碗,下海到上杭县矿产公司任总经理,自己来开发紫金山金矿。   当时上杭县矿产公司是个贫困的小企业,靠买卖零星矿产品度日,职工只有76人,总资产351万元,年净利润3万元,处于一穷二白的起步阶段,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科技、制度和管理:“中国金王”的金刚钻      在黄金采矿业中,有一种成本较低的“堆浸工艺”,但是在潮湿环境中使用效果不好,这种技术很少在   南方实施。由于福建上杭县位于南方,专家也作出了“南方潮湿多雨、紫金山地形险要,不适合采用堆浸工艺”的常规判断。陈景河根据紫金山金矿的矿石特点,大胆采用了投资额低、生产成本低的堆浸工艺,用700万元创造了企业年处理5万吨矿石的能力。   1993年,成功投产后的上杭县矿产公司正式更名为福建省上杭县紫金矿业总公司。陈景河和公司技术人员一道,经过多次反复实验,攻克了矿业界的技术难题,使得品位低至0.9克的矿山变废为宝,具备了开发的可能。他们的开发成本,是当时行业平均水平的10%~20%,大大增加了矿山的开采价值。在此基础上,紫金山金矿储量大的优势开始显现,它从预计的可开采黄金5吨增加到300吨,再到500吨以上,创造了“越挖越多”的奇迹。   经过最近十年的发展,目前紫金矿业的矿石开采最低品位已经下降到0.3克、0.2克乃至0.15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可开采的数量上,紫金山金矿已经不仅仅是中国最大、而且是全球最大的金矿之一。“紫金矿业”已在香港和内地上市,年销售收入170亿元,创造了“紫金速度”。陈景河也被赞誉为“金手指”、“中国金王”。   陈景河在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