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术媒休”熊景明
翻开海外中国研究的著作,致谢里大多会提到同一个地方――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其中不少又都会同时提到一个人――熊景明,或是Ms. Jean Hung。
在中国研究学术界,她被称作“学术媒人”。常言道,“不做媒人不做保,一生无烦恼”,但是熊景明在中心担任助理主任20年,媒介中西学者、学术,不仅不觉得是烦恼,反而乐此不疲,乃至退休已有数年,依然活跃其间。
熊景明的办公室在中心图书馆的一角。那是她退休后为中心的“民间历史”项目工作的地方。一间只有五六平方米的小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图书和资料。工作台上,摆着她母亲、女儿和祖父的照片。
记者如约到达时,她正在回复电邮,“一家瑞典电视台要做关于中国的节目,准备派一个Team(小组)来中国采访。他们想了解‘民间历史网’和我的书。‘王婆’需要推销自己的瓜,只得答应。”熊景明的云南口音柔和却不失刚强,富有感染力,再加上她“天生乐观”的性格,很容易让人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
人民文学出版社去年出版了熊景明的回忆录《家在云之南》。书中记述了曾祖父因担任丽江知府迁往云南而开始的家族史。她的曾祖辈和祖父辈都直接卷入了清末到民国期间的那段动荡历史,而父辈们更将革命时代的纷争带入了家门院墙,自己和父母则在1949年后过着坎坷曲折的日子。这段家族史就像是时代史的缩影。
生于斯,长于斯,家族史和成长经历既给了熊景明独特的历史感,也如林达所说,在她的内心种下了“一豆自由之火”。“民间历史”收到的很多回忆录都会在前言后语中写下类似的话:“我知道这辈子为什么要受这么多苦,因为上天要我做历史的见证人,把这些东西写下来。”
拿到这些书,让她觉得沉甸甸的,或许正是因为她也曾身在其中。无法忍受那时内地环境的压抑感,熊景明1979年就离开了云南,“来到香港这个无需用谎言护身之地”。这使她获得了“巨大的解放”,也使她有机会在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工作,一干20年,成了一名“学术媒人”。
“一本书都不能少”
1963年,一批特立独行的美国学者,在当时麦卡锡主义横行的情况下,既不满美国国内对中国资料的片面摘取,又无奈于大陆的封闭,于是申请了私人基金,来到香港开办了“大学服务中心”,收集来自大陆的各种研究资料,为全球的中国研究者提供服务。1988年中心移交香港中文大学,并改名为中国研究服务中心。也就是在这一年,熊景明受聘为中心的助理主任,一做就是20年。
熊景明1988年接手时中心的图书收藏只有1万多册。等她2007年退休的时候,中心已有馆藏10多万册,报纸200多种,杂志2000种,几乎期期不漏。与其他综合图书馆相比,中心的藏书规模并不算大,但这里收藏着最好最齐全的研究现代中国的资料。
她的几位前任都有各自的研究领域,因此除了打理中心以外,他们还利用中心资料进行自己的研究。熊景明在报名应聘中心主任职位的时候,心里忐忑不安,因为她当时只有本科文凭,在大学读的是俄国文学专业,很难和其他候选人竞争。直到面试前一天,她才突然想通了:“其他人都希望来利用这里的资料,而我是要来建设它,也知道如何建设。”甘当“学术媒人”的念头就是在这个时候埋下的。
也许正因为这个理念,她才获得了招聘委员会的认同,在众多资历比她高很多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当时负责招聘的委员之一,中国文化研究所的所长陈方正教授在熊景明荣休晚会的致词中透露,当年正是她的实干精神说服了大家。
所谓“媒人的嘴,兔子的腿”,熊景明这个“学术媒人”上任后并没有撒腿到处跑,四处游说,而是在中心“筑巢引凤”,吸引不同地方的研究者齐聚这里,在研究资料和研究者之间牵线搭桥。有一次中心整理出一批珍贵的历史文件,熊景明读了旅美著名作家林达的书后,觉得她很适合用这批资料,就主动联系,请她根据这些资料写一本书。她们也因此结识了,现在合作主持“民间口述历史”的项目。
2004年,在中心成立40周年的庆典上,哈佛大学教授、著名中国研究学者傅高义说:“没有这个中心的话,当代中国研究当何以进行?”中心能够获得这么高的赞誉,与熊景明在收集资料上奉行“一本都不能少”的原则有关。中心的骄傲之一是收藏了全世界最齐全的中国地方志和专业志。内地某县县志出版时仅印刷了20册,中心想收藏时,只有4册存世了,但中心最终还是通过各种途径,想办法获得了此县志。
除了四处收集,熊景明也采用“守株待兔”的策略,对访问学者“雁过拔毛”。她在中心门口放了一个表格,请大家推荐图书,上面写着:“请别只赞美这里的资料齐全,请告诉我们还缺哪一本书,哪一份期刊。”目前在美国南加州大学任教的Stanley Rosen当年几乎每个暑假都到内地访问,然后都到中心停留,他研究的领域包括青少年、电影等。根据他提供的信息,中心收藏了相关领域的几乎所有刊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32_T 4451.8-2023 医用影像设备临床使用管理与质量控制规范 第8部分:正电子发射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PETCT).docx VIP
- 钢材采购售后服务方案.docx VIP
- 京剧课件(优质课件).pptx VIP
- 种质资源使用协议书8篇.docx VIP
- 精神病学-精神疾病与睡眠障碍.ppt VIP
- DB32_T 5124.4-2025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第4部分:成人危重症患者漂浮导管置管配合与监测.pdf VIP
- 退运货物及返修货物所需单证.doc VIP
- 固体物理答案陆栋.pdf VIP
- 2025版本对标账号研究拆解表.xlsx VIP
- 发展对象接收为预备党员公示(模板).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