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巴巴罗萨”行动(上)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许。德军经过精心策划和长期准备后,首先出动约2 000架飞机,编成3个航空队,突然袭击了苏联西部66个机场。以及其他军事基地、交通枢纽和重要城市,并以数千门火炮猛轰苏联西部边境地区。德军像平时训练一样从容,计划中的大部分预定目标被摧毁。整齐排列着战机的机场是德军突袭的重点。苏军有好多战机来不及升空就被摧毁在机场上。战争第一天,德军仅以损失35架战机的代价,摧毁了苏军1811架战机,并一举夺得了制空权。随后,德军地面陆军从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一线约2 000千米宽的正面上,由北到南同时展开北方、中央和南方三个集团军群,在空中火力掩护下,以装甲集群为先导,向苏联发动了一场大规模入侵战争……
希特勒的如意算盘
法国败降后,希特勒狂妄地认为称霸欧洲大陆的时候到了。而英、苏两国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后两大障碍。为避免两线作战,究竟是先取英国还是先攻苏联,更有利于实现其梦寐以求和奋斗多年的欧洲霸业,希特勒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取舍。
希特勒本来是想先取英国后取苏联的。他认为虽然宿敌苏联是对其构成最大威胁的敌人,但有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苏德边界和友好条约》作保障,可暂时稳住苏联,确保德国眼前无虞。而英国败逃英伦三岛,已属于丧家之犬,不堪一击,因此应先摆平英国,解除这个后顾之忧后,回头再来专心收拾苏联。
然而,攻取英国并不是像希特勒想象的那么简单。1940年6月,希特勒在对英国“和平试探”遭拒后,希特勒恼羞成怒,于是签发了代号为“海狮”的作战命令,准备对英渡海作战。然而,随后希特勒发现,由于德英两国海军实力悬殊(16~7),夺取海峡制空权也没有十分的把握,因此他担心渡海登陆作战缺少胜算,认为即使侥幸登陆成功,德国也将付出沉痛的代价,而这只能让苏联、美国坐收渔人之利。于是,他决定先夺取制空权及制海权后再实施“海狮”计划。然而,德国空军在8月13日开始的不列颠空战中严重受挫,未能夺取关系到登陆成败的海峡制空权;德国海军潜艇对英国的封锁不太理想,海???9月以前没能完成登陆准备,9月之后因气象、潮汐和能见度等制约因素又不宜登陆。因而,“海狮”计划被搁浅。
鉴于上述原因,德国同英国一时陷入不战不和的局面。希特勒认为,这种局面无限期推迟下去,将对德国十分不利。希特勒对此忧心忡忡。他意识到:危在旦夕的英国可以由此获得喘息之机,以便重整军备和等待外援;苏联会利用德军被牵制在西线的有利时机,在东线“为所欲为”;德国的战争潜力远不如反法西斯国家,只能支持一场“闪击战”,难以应付消耗巨大的持久战,随着时间的推移,反法西斯国家,尤其是苏联的战争潜力将会更加有效地发挥,德国通过抢先扩军备战取得的暂时优势将很快丧失;由于形势的发展,美苏两国迟早都会参战,德国将无法抗击美英苏三大国的联合进攻;不战不和可能助长德国国内的厌战情绪,不利于将来东征苏联。因此,希特勒决定不再犹豫,力求赶在苏联完成反侵略战争准备和美国可能参战之前冒险发动侵苏战争。
实际上,希特勒发动侵苏战争,一直是他既定的国策和一贯的战略主张,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一是因为希特勒骨子里就对共产主义国家充满了极端的仇视。在他眼中,苏联是德国意识形态的敌人,是德国在欧洲大陆的最后一个强敌,至于先取英国只是为最终征服苏联创造条件而已。希特勒认为,德国“要摆脱受两面夹攻威胁的唯一办法是首先吃掉苏联”。认为只有征服苏联,才可一劳永逸地解除德国的后顾之忧。二是因为希特勒始终有一种强烈的“东扩”欲望。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就有对苏联广阔领土以及富饶资源垂涎三尺的描写,叫嚣“征服东方斯拉夫人,为德意志民族扩张生存空间”。认为只有征服苏联,德国才能真正称霸欧洲,最终称霸世界。三是因为希特勒一直称斯拉夫人为“劣等民族”,认为极易征服。他武断地宣称:俄国人素质低下,经过斯大林“大清洗”的苏军群龙无首;“如同法国人一样,俄国人在武器方面不及我们”,他们在火炮和坦克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吹嘘说“只要在门上踢一脚,整个屋子就会垮下来”。不可一世的希特勒觉得征服这个“劣等民族”易如反掌。由此可见,在希特勒没打下英国之前,又贸然发动对苏战争,对此不应该感到奇怪。
于是,在他的指使下,德军总参谋部于1940年12月底制定了对苏作战行动方案。该方案被希特勒定名为“巴巴罗萨计划”(“巴巴罗萨”是德国一个著名的铁血皇帝腓特烈一世的外号。希特勒对其用铁血手腕征服四方的做法十分推崇,代号寓意腓特烈的在天之灵保佑他成功)。根据该方案,德军将使用大量兵力,尤其是使用多个装甲集群,进行深远突击,分割围歼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之苏军,而后夺取列宁格勒、斯摩棱斯克和基辅等战略性城市,一举将苏联打垮。
为此,德军将集中投入153个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