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灰尘颗粒与边界等离子体和壁材料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灰尘颗粒与边界等离子体和壁材料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报告人:洪荣杰 指导老师:罗广南 研究员 Dust-Plasma Interaction 在LHD上观测到,灰尘颗粒进入等离子体导致放电中止。 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 ( Molecular Dynamics, MD )模拟灰尘颗粒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确定灰尘颗粒发生消融 (Ablation)的条件,进而确定灰尘对壁材料产生的影响。 [K. Saito, JNM, 2007] Model of Dust-Plasma Interaction W-W: bond-order potentials (BOP). W-H: BOP + Coulomb potential H-H: Coulomb potential 模型忽略了电子与灰尘碰撞,但计入了它们对带电过程的影响。 灰尘颗粒带负电,带电量可以通过Orbit Motion Limited (OML) 模型计算。 Zd= 1.739×Rd(nm)Te,Rd=5nm Dust-Plasma Interaction n = 1018 m-3 Td0 = 500 K R = 5 nm Dust-Plasma Interaction n = 1019 m-3 Td0 = 500 K R = 5 nm n = 1019 m-3 T = 400 eV Td0 = 500 K R = 5 nm n = 1019 m-3 T左 = 10 eV T右 = 50 eV Td0 = 500 K R = 25 nm Dust-Wall Collision 由通过MD模拟灰尘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得到的结果可知,当等离子体密度n ~ 1018-1020m-3,温度T10eV时,灰尘颗粒不会发生消融现象。 在偏滤器与SOL等部位的等离子体符合上述条件,因此,灰尘颗粒在这些位置可以逐渐累积。 实验观测与模拟结果均显示,装置中的灰尘颗粒有可能达到较高的速度 ~1km/s,并对壁材料造成损伤。[Krasheninnikov, PPCF, 2011] 运用MD方法模拟灰尘与壁材料的相互碰撞过程,从而确定灰尘对壁的影响。 Distributions of dust velocity R. Smirnov et al. JNM 390–391 (2009) 壁材料与灰尘颗粒均由钨组成,颗粒半径为5nm,从45度角斜入射,左图速度为100m/s,右图为1km/s。 Further Work: Dust-Plasma 模拟过程中发现,灰尘颗粒的消融过程与其带电过程密切相关。灰尘颗粒带电量大小直接影响碰撞频率与消融速率。 现有的模拟只在初始时刻给定带电量,并没有考虑到灰尘带电量在模拟过程中的变化。 模拟体系小,还无法与实验观测进行对比。 需要对带电过程的进行更精细的描述与模拟 设法直接模拟电子与灰尘颗粒的相互作用 升级硬件,增大模拟体系 Further Work: Dust-Wall 模拟中壁材料为单晶结构,没有计入缺陷的影响。 模拟中的灰尘为球形结构,晶体结构设体心立方,与实验情况有出入。 模拟对象均为钨材料,过于单一。 在壁材料中引入空位、晶界等缺陷 改进灰尘结构(非晶或团簇结构) 增加模拟的材料种类。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