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咳嗽咳痰扁桃体肿大和咽痛
一起爆发疫情中5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学分析 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巧利 E-mail:zql@dg.gov.cn 论文发表情况 发表于《中华传染病杂志》2009年27卷第10期586-590 背景 三月下旬,北美洲国家首先爆发甲流 6月11日,WHO宣布全球流感大流行 6月18日,东莞市石排中心小学发生全国首起甲流爆发疫情,共确诊病例56例,其中该校学生50例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 疫情相关的56例甲流确诊病例 50例—石排中心小学学生 5例— 学校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1例— 应急监测中发现的社区病例 调查内容 流行病学 临床学 资料与方法 病例定义 甲流确诊病例 甲流疑似病例 流感样病例 发热(体温≧38℃) 伴有咳嗽或咽痛症状之一 缺乏其他的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 资料与方法 资料搜集整理 资料搜集工具: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及住院病历 数据录入及分析:患者资料录入EPIDATA数据库;采用STATA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对率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多个样本均数进行比较、α水准取0.05) 资料与方法 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抗病毒治疗 磷酸奥司他韦(达菲)—按照说明书使用 中药—根据《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中推荐的中药方剂,结合医生自身临床经验治疗 资料与方法 标本采集:根据《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一版)》采集咽拭子标本 标本检测 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RT-PCR法 其他临床项目的检测和结果判断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或参照检测仪器说明执行 结果 结果 发病时间分布 结果 病例既往史 所有患者均否认患有哮喘、糖尿病、肺结核、癌症、HIV/AIDS等慢性基础性疾病 发病前一年9人接种过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接种率为16.07%,无人接种过肺炎疫苗 结果 诊疗及时性 就诊时限:最快当天就诊,最迟第4天就诊,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0天 住院时限:最快当天入院,最迟第7天入院,发病至入院时间间隔中位数为2天。 结果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扁桃体肿大、咽痛为主 56例甲流确诊病例的临床表现 注:发热 低热(T38℃)4人,占7.14% 中度发热(38℃≤T39℃)18人,占32.14% 高热(T39℃≤T41℃)33人,占58.93% 超高热(T≥41℃)1人,占1.79% 扁桃体肿大 扁桃体Ⅰ度肿大15人,占60% 扁桃体Ⅱ度肿大10人,占40% 结果 临床表现 合并症:6人发生合并症(占12.24%) 5人为急性支气管炎 1人为支气管肺炎 结果 临床辅助检查 胸片:53人接受胸片检查,11人胸片异常,异常率为20.75%;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或支气管炎 结果 临床辅助检查 其他临床项目检查结果 结果 病原学检测 每名病例至少采集3次咽拭子进行甲流病毒核酸检测:病例确诊(至少1次)、判断是否达到出院标准的依据(至少2次) 病程不同阶段咽拭子检测结果见下表 病程不同阶段咽拭子检测结果 结果 病原学检测 不同病程咽拭子检出率 发病1-7天,检出率74.39% 发病8-10天,检出率5.13% 从第11天开始,检出率为0 三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 (χ2=95.0412,P=0.000) 结果 病原学检测 临床症状消失24小时后的咽拭子检测情况 50例病例转阴,转阴率为89.28% 6例仍可检出甲流病毒核酸,占10.71% 4例症状消失后第2、3、4、5天咽拭子分别为阳性 1例症状消失后第3天转阴但第4天又出现阳性 1例症状消失后第5天转阴但第6天又出现阳性 结果 治疗效果及病程 病程:2天-12天,中位数6天 住院时间:4天-12天,中位数7天 所有患者均治愈 结果 治疗效果及病程 三种治疗方法病程比较 组1:单用磷酸奥司他韦 45例,8.88天治愈 组2:磷酸奥司他韦 + 中药 8例,9.31天治愈 组3:纯中药 3例,10天治愈 三组病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 (F=0.37,P=0.6927) 结果 潜伏期推算 17名患者在发病前1周有与发热或呼吸道病例接触史。其中10人与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人有接触、3人与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人有接触、2人与流感样病例有接触、2人与发热病人(T37.5℃)有接触。 接触后当天发病10人,占58.82%;第二天发病3人,占17.65%;第三和第四天发病各2人,分别占11.76% 推算潜伏期:最短1天,最长4天,中位数1天 讨论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扁桃体肿大和咽痛,与季节性流感类似 总体来说病人的病情均较为温和 与国外报道 甲流患者的主要表现类似,但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低于国外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