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網路傳播期末報告草案
從信任與隱私探討網路使用者登錄個人資料之行為以優仕網為例
’ Personal Information Submitting Behavior: Take the members of the Youthwant Portal Website for Example
林玉婷Yu-Ting Lin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碩士班研究.tw
壹、緒論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台灣上網人口逐年穩定增加,網路儼然成為閱聽人獲取消息的管道。近年因為網路的即時、方便性,用E-mail大量寄送廣告信,如此大大節省廣告商的行銷費用,卻增加網路使用者的困擾,一方面質疑自己的信箱地址為何流出,一方面煩惱重要信件被大量垃圾郵件淹沒。
從電子信箱中時常收到廣告信、電腦駭客竊取私密資料的新聞越來越多,電腦技術的日益增進,也出現Cookies技術紀錄我們網路活動的足跡。Cookies技術讓使用者的資料留存在電腦中,容易被第三人知悉,也有可能被駭客(hacker)竊取或利用。而目前許多網站必須透過線上註冊才能使用其網站功能,因此網站也可透過Cookies技術紀錄其所需資料。在這樣複雜因素交錯下,網路使用者對於在網路上登錄個人資料時所應顧慮的因素越來越多。
使用者不太清楚自己的資料是經由何種管道被洩漏,現今少數網站會公佈隱私權保護政策,即使有政策,使用者還是無法相信或了解其中內容,當網站要求使用者提供個人資料,常造成使用者的困擾和不信任(Roger Clarke,1999,轉引自陳彥邦,2000)。
吳佳靜研究中表示,電子商務相關研究顯示顧客對企業的「信任」因素是企業獲得顧客的決定性因素(Hoffman et al., 1999; Diamond, 2000; Gefen, 2000),在顧客信任網站的情況下,會提昇顧客透過網路購物或詢問商品資訊的意願(Gefen, 2000)、也會願意提供個人或家庭成員的資料給該網站使用(Dayal et al., 1999),進而使企業能提供符合顧客需求的產品與服務。如此,不僅為企業帶來商機,也為消費者帶來便利。
然而,實務上卻發現網路使用者對企業或網站的「信任」基礎非常地薄弱。除了網路付款技術不夠成熟外,心理障礙也導致顧客擔心個人資訊外流或對網站不信任。事實上有將近95%網站使用者都拒絕提供個人資訊給網站使用(Hoffman et al., 1999)。
本研究想了解網路環境背景,網站的信任與否及本身的隱私權何影響其填寫資料的意願和填寫情形。
研究問題與目的
在網路上登錄資料時所面臨的考量,在隱私和信任因素下如何影響的登錄行為登錄資料的情形如何何時願意登錄真實資料何時不願登錄何種資料種類是使用者在填寫時會特別小心的 基於上述動機與問題,本研究主要希望目前網路使用者面對不同網路活動,登錄個人資料的顧慮與考量如何影響其登錄行為,以及個人資料類別對使用者的重要性此研究結果可網站經營者作為參考。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部分,筆者先從網路個人資料範圍談起,再引用信任與隱私相關理論,論及網路使用者填寫資料時所可能會產生的顧慮,最後再以論及人們在做決定時所可能影響的情形。個人資料範圍
一法令中的個人資料範疇
指出,一九九六年八月法務部會銜財政部等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公佈「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個人資料類別」,電子郵件地址在@之前半段為個人所使用的名稱,後半段為郵遞主機的名稱,屬於「足資識別該個人之資料」屬於個人資料類別中識別類的C一項「辨識個人者」。其他與電子商務相關的個人資料類別包括:客戶的使用者名稱(Username)與密碼(password)應屬個人資料類別第C七二項「安全細節」。其次,許多電子商店利用cookies技術記錄使用者該網站活動、個人資料、瀏覽習慣、消費態度、甚至信用記錄。解釋上cookies應該屬於個人資料類別第C三六項「生活格調」中所例示的使用消費品之種類及服務細節與個人或家庭消費模式。
而每一台與網路連線的電腦都有網路協定位址(IP address),IP address是透過通訊協定與其他電腦相互聯絡,雖然能使資料正確定址,辨識電腦在網路上的位置,但並非「足資識別該個人之資料」,所以應不受個資法規範。
二網站所蒐集的個人資料
施盈廷(2001)整理雅虎、奇摩、番薯藤、新浪網、PC home online、Openfind Mail2000等網站,發現大多數網站所收集的個人資料大同小異,資料類型依照隱私權定義整理成三類:
網路上的個人私密資料:此類型資料不易對應到個人現實生活中的隱私包含:帳號、密碼、電子郵件地址、暱稱、ICQ號碼、個人網站網址、電腦IP等,這些資料一離開網路就等於無作用
私密接觸的資訊此類資訊與第一類不同的是資訊即使離開網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