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現代華文小說選讀-楊逵文教協會
現代華文小說選讀 99-2期初 第二至四週 關於楊 翠(1) 1962年10月13日生,台中人。 忠明國小、懷恩中學、台中女中,輔仁大學歷史系學士、東海大學歷史所碩士、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 曾任《自立晚報》副刊編輯、《自立週報》全台新聞主編、《台灣文藝》執行主編、台中縣社區公民大學執行委員、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助理教授、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中興大學台灣文學所副教授、「國家藝術基金會」董事 「賴和文教基金會」董事 。 關於楊 翠(2) 研究領域包含台灣文學、台灣婦女史、性別文化研究。 著有散文集《最初的晚霞》、學術論文《日據時期台灣婦女解放運動》、博士論文《鄉土與記憶:七0年代以來台灣女性小說的時間意識與空間語境》、二二八口述歷史《孤寂煎熬四十五年》,並與施懿琳、鍾美芳合著《台中縣文學發展史.田野調查報告書》、與施懿琳、許俊雅合著《台中縣文學發展史》、與施懿琳合著《彰化縣文學發展史》,研究以原住民文學、女性文學、台灣婦女史為主,相關研究論文二十餘篇。 關於楊 翠(3) 創作以散文與文化評論見長,作品散見各報,內容多有關性別、文學、歷史、文化諸議題,富含社會關懷與文化批判 曾擔任台灣副刊「非台北觀點」、台灣副刊「理性與感性」、勁副刊「五肆運動」、聯合副刊「幸福紀念日」等專欄作者。 關於楊 翠(4) 我是人格分裂的五年級生,不斷擺蕩在兩極之間的天秤座。紫微命盤中的陰陽背反,光暗同源。 我成長在極具浪漫主義美學的一九七○年代, 我的致命傷就是──可以因為浪漫而死。 總是游移於天秤兩端,在隨興流浪與安居母鄉之間,交替兩張生命地圖。 關於楊 翠(5) 最大的願望,是去一個不知名的異地乘坐火車,一個人漫無目的旅行。 然而,比起旅行或流浪,我更想找一塊安居地, 安養我已經蒼老疲乏的靈魂與軀體。 要就飄浪,要就安居,我是這樣繪製自己的兩張生命地圖。 對於這個冷暖人間,我也總是交替兩種心情。 總是想要轉身離去,告別一切,以孤獨餵養自己 卻又在每一個當下,更深,更用力地,走進這個世界。 「現代性」的翻譯、實踐與思辯 ──1911-1949年中國小說發展的新航道 影響1911-1949之間,影響中國小說發展的因素 晚清以來的文學生態、西方文學作品的譯介、社會經濟環境的改變、文學與現實政治的對話等等。 外部:面臨內外交逼的處境,列強以各種方式不斷敲擊中國的大門,商人、傳教士帶進來不同的、西方的、「現代的」文化元素,衝擊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與思考模式。 內部:歷經不間斷的政治鬥爭、戰爭、文化鬥爭,晚清至民初的小說發展,就是在這一塊詭譎的土壤上生長出來的。 「故事」的生產與傳播──晚清以來的「小說革命」 背景: 列強的入侵、西方文化的進入、國內民智運動的興起,以及都市化和商業興起、識字率提昇、傳播市場的發達,小說的「作者群」與「讀者群」都快速擴大。 1902-1911,以『小說』命名的雜誌,大約有21種 專門發表小說的文藝雜誌外,許多刊物也都附有『小說欄』 小說革命的內容 視小說為批評社會的利器。 容納了文人、新知識份子、維新和革命志士的小說作者群,即為中間層的文化傳播者。 除了描述現實事件(如中日戰爭、庚子事變、反美華工禁約),以及富有啟蒙意識(如鼓吹婦女解放、廓清迷信、提倡君主立憲與排滿革命)的作品外,還有批判官場黑暗腐敗、與揭露亂世社會眾生相的小說。 這些小說突出了動盪與維新時代中,社會上下層因循茍且、腐朽醜陋的一面;在求變求新思潮的燭照下,中國舊日積習的邪惡本質得以益發彰顯,也因此愈不能為人所接受與容忍。 小說革命的內容 《黃繡球》、《女界鐘》、《未來世界》等宣揚女權思想; 《孽海花》、《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對科舉制度與封建官場的批判; 《掃迷帚》、《玉佛緣》、《瞎騙奇聞》等對民俗文化與宗教信仰課題的思考; 《中東大戰演義》、《孽海花》、《夢平倭奴記》對中日甲午戰爭的悲憤; 《轟天雷》、《癡人說夢記》、《文明小史》等對戊戌維新的觀察; 《恨海》、《劍腥錄》、《鄰女語》、《庚子國變彈詞》等對義和團與庚子事變的反思;《黃金世界》、《苦社會》對美國限制華工法案的批判; 《新中國未來記》、《未來世界》對漢/滿族群關係及中國政治體制的思索…… 1911-1949通俗小說 通俗小說的生產與傳播,包括鴛鴦蝴蝶派、武俠小說、偵探小說、同志書寫等。 通俗小說與市場、媒體密切相關,媒體既推助通俗小說的生產,另一方面,傳播媒體、市場所代表的「消費大眾」,也會影響通俗小說的主體與美學。從晚清以來,這些通俗小說,通過在報紙媒體上連載,開始正式與文化/文學產銷機制緊密扣連 通俗小說 的生產 清末民初,當中國現代報紙出現的時候,通俗小說就成為了中國報紙內容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的通俗小說從坊間製作、民間流傳進入了「連載」時期。20世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