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现时状况推进纵深协作.doc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研讨现时状况推进纵深协作   2014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由《音乐研究》编辑部、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办,《钢琴艺术》、《歌唱世界》、《中国音乐教育》三家杂志编辑部共同协办的“两岸音乐学术的现时发展与未来协作高端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举行。   在本次“论坛”中,来自海峡两岸音乐学术界的知名理论家、演奏家、教育家和大陆重要音乐期刊的一线编辑共近五十人,集聚一堂,对当前两岸音乐领域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富于建设性的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论坛围绕四个核心议题展开:20世纪两岸音乐学术发展的历史特点;两岸音乐学术的现时困局;音乐学术的“跨界”与两岸学界的协作;钢琴、声乐艺术以及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协作。四个议题所涉内容既有纯粹音乐理论的探讨,又涵盖了音乐表演、学术出版、人才培养等多个实践层面的重要问题;既立足于现时状况,又着眼于未来发展。   一、关于中国传统音乐形态、   音乐文化与两岸当代创作   11月29日上午,论坛第一单元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项阳研究员主持,议题主要涉及中国传统音乐形态、传统音乐文化与两岸当代音乐创作。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王耀华教授首先作了题为《古今?中西?音乐与文化――中国传统音乐形态学谈》的报告。他围绕音乐学中的“古今关系”、“中西关系”、“音乐与文化的关系”展开,主张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来研究这三者。在“古今关系”中,他以《蓝花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民歌从微调式苦音音阶到羽调式花音音阶的流变为例,论述音乐形态会随着“历史进程而产生渐变”,而只有通过对各时期的形态进行纵向考察,才能寻找到其“传承变易的规律”。在“中西关系”中,他认为音乐形态的研究应当具有“比较的视野”,“既看到中国音乐形态特征规律,又要善于发现中西之间的共同性”。在“音乐与文化的关系”中,又提出在研究中要避免“两段论”和“两张皮”的现象:前者是把不相干的文化背景“生搬硬套”到音乐作品中去,为音乐形态的考察“戴上文化研究的帽子”;后者则“把音乐形态研究和产生这些特征的文化研究割裂开来,毫不相干”。   中国音乐学院樊祖荫教授的发言主题为《高山族音乐研究状况》。他认为,自20世纪20年代始,由日本学者田边尚雄等对阿美、布农等部族的音乐进行考察,发现了微分音合唱《祈祷小米丰收歌》等音乐形态。随后,旅日的台湾人吕炳川做了进一步研究,出版了《台湾土著族音乐》和《吕炳川音乐论术集》等著作。50年代后,台湾的几个学术机构对高山族的音乐做了广泛调查,当局注重民歌的传承和教育;而大陆学者对高山族音乐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有樊祖荫、孙星群、蓝雪霏、张佩吉等人的研究成果。最后,樊先生对当前此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看法:一是族称的问题,“高山族”一词似有不确之嫌;二是民族数量说法不定;三是族源研究较为缺乏。   上海音乐学院韩锺恩教授提交的论文《海峡两岸音乐创作研究课题设想并及相关问题讨论》认为,“海峡两岸”这一地理概念历史地融入了“政治内涵”,并有必要对两岸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文化追求”、“特性表达”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有别于西方以及个性求异的前提下,探讨海峡两岸音乐创作中存在的“文化传统同宗、艺术风格相似、审美情趣趋同”的基本情况,借此以超离“非艺术障碍”,实现文化的“共同发展”和“定位发展”。此外,韩文还论述到,两岸音乐的创作都同样面对“音乐语言贫乏”、“技法枯竭”、“个性写作与受众群体狭路相逢”等困境,也同样面临“主体与边缘”、“他律与自律”、“国情与关系”等亟须解决的问题。   中央音乐学院张伯瑜教授的发言为《台湾行的启发》,以近期赴台考察北管音乐的见闻与所受的启发为主要报告内容。他从台北市中心的灵安社和淡水的城隍庙两处传统遗存,以及当地工尺谱的应用和北管的两种唱腔等文化现象人手,思考“文化的中心性”和“中国性”问题;进而提出:“在地域的边缘地带往往保留着更为传统的音乐样态,所以,对于传统音乐的原型样态来说,越是边缘的越是中心的。”同时,他认为未来研究的可行之路有二:一是跨地域的比较研究,以整合传统音乐中的“中国性”,如曲牌比较等;二是“基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土壤,演绎出新的研究和解释理论”,如“跨界”、“多元文化美学”等。   二、关于音乐人才培养与两岸学术协作   音乐人才培养与两岸音乐学术交流协作等相关的议题设置于论坛的第二单元。由张伯瑜教授主持。首先发言的是台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赖锡中教授,其发言主题为《开创音乐学术与展演机能朝向“二元复合”的文教新风貌》。赖锡中认为两岸音乐的研究和教学具有不同的模式:前者“以研究论文的质量与数量作为评量指标”,后者“攸关教导与学习二个层面的相互维度”。他在报告中呼吁两岸音乐学术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