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勘探原理总结

《地震勘探原理》各章节的复习要点 第一章 绪论(不作为考试内容) 地震波运动学理论 §2.1 几何地震学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如地震子波:具有多个相位、延续60~100毫秒的稳定波形称为地震子波。 几何地震学:地震波的运动学是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传播时间的关系,他与几何光学相似,也是引用波前,射线等几何图形来描述波的运动过程和规律,因此又叫几何地震学.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力寻找油气田或其他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在折射波时距曲线图上,因为有盲区存在,激发点附近没有折射波,但可将折射波时距曲线人为地延伸,使之与通过激发点的纵坐标轴相交,此交点处的时间叫做交叉时,习惯上则称为折射波的t。和交叉时等量,进而可以求取各折射界面的深度值。 折射波与反射波的主要差异: (1)折射波有一个盲区,而盲区的大小取决于界面的埋藏深度,因此,在地震勘探中要观测到折射波,炮检距应该大于折射波盲区; (2)折射波法通常只能研究其速度大于上面所有各层波速的地层,在实际的地层剖面中,往往只有某些层能满足这个条件,因此折射层的数目要比反射层数目少得多,这点也正是目前石油地震勘探中广泛使用反射波法的原因之一; (3)如果地层剖面中存在速度很高的厚层,就不能使用折射波法研究更深处的低速地层,这种现象称为“屏蔽效应”。如果高速层厚度小于地震波的波长,则实际上并不发生屏蔽作用。 3、分析理解: 单界面(水平和倾斜)直达波、反射波与折射波时距曲线之间的关系: (1)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这点可从数学关系上加以论证,可自行推演。 (2)折射 波时距曲线与反射波时距曲线在M1点或M2点相切。 直达波与折射波的时距曲线有一个交点,交点坐标为: 在xxp区间内,直达波为初至波,在xxp的区间,折射波为初至波,而直达波为续至波,反射波总是最后接收到。 (4)时距曲线的陡缓取决于上覆介质的波速与界面的埋藏深度。对于折射波而言,界面速度越大,时距离曲线越平缓,反之时距曲线越陡。对于反射波来讲,同一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斜率随x的不同而变化,不同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随界面埋深的增大,而使整条时 距曲线趋于平缓。 三层介质情况下折射波的时距曲线及其特点: 折射波法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一是用于研究深层构造,如盐丘构造的探测;二是用来确定近地表地层的特征,即确定低(降)速带和静校正参数。 §2.5 透射波和反射波的垂直时距曲线 基本概念: 上行波:在VSP或地震测井观测中,上行波是指射线向上到达各接收点的波动 下行波:在VSP或地震测井观测中,下行波是指射线向下到达各接收点的波动,如直达波或透射波。 垂直时距曲线: 基本原理: 透射波、下行波和上行波垂直时距曲线: 水平层状介质的透射波垂直时距曲线 对于非零偏移距、均匀介质情况下的直达波或透射波时距曲线方程为: 下行波垂直时距曲线 其中 上行波垂直时距曲线 1、两层介质,水平界面、偏移距不为零时的上行波时距曲线: 2、两层介质、倾斜界面、偏移距不为零时,在界面上 倾方向激发产生的上行波时距曲线 :地层倾角;L:震源的法向深度;d:井源距;z:检波点深度 垂直时距曲线的主要特点:它是一条折线,其中每一直线段与一个水平层对应,每段直线的斜率的倒数就是该层的层速度。 第三章 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3.1 野外工作概述 基本概念: 低降速带:在地表附近一定深度范围 内,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往往要比其下面地层的波速低得多,该深度范围的地层称为低速带。某些地区,在低速带与相对高速地层之间,还有一层速度偏低的过渡区,称之为降速带。 群速度:一个波列能量(包络)传播的速度。 相速度:特定相位(如波谷或波峰)的传播速度。 多次波:当地下存在强波阻抗界面时,可能产生多种形式的多次反射波。 虚反射:是指从震源先到达地面或潜水面发生 反射后,再向下传播到地下界面形成的反射波。 鸣震和交混回响:海面和海底是两个反射系数较大的界面,会形成多次反射;当海底起伏不平时,由于地震波的散射和水层内多次波相互干涉造成的干扰称为交混回响。如果海底是比较平坦、反射系数比较稳定的界面,则进入水层内的能量产生多次反射造成水层共振现象,称为鸣震。 2、基本内容: 试验工作内容: ①干扰波调查,了解工区内干扰波类型与特性。 ②地震地质条件调查,了解低速带的特点、潜水面的位置、地震界面的存在与否、地震界面的质量如何(是否存在地震标志层)、速度剖面特点等。 ③选择激发地震波的最佳条件,如激发岩性、激发药量、激发方式等。 ④选择接收和记录地震波的最佳条件,包括最合适的观测系统、组合形式和仪器因素的选择等。 生产工作过程:(1)地震测量(2)地震波的激发(3)地震波的接收 激发的基本要求: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