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化妆品的安全性及其有害物质的分析研究进展.docx

化妆品的安全性及其有害物质的分析研究进展.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妆品的安全性及其有害物质的分析研究进展

化妆品的安全性及其有害物质的分析研究进展陈德文,金训伦(国家日用小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义乌322000)摘要:对化妆品安全性指标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概述。综述了化妆品中重金属、防腐剂、防晒剂、抗生素和染发剂的检测方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关键词:化妆品;安全性;有害物质;分析;进展目前国际上对化妆品尚无统一的定义,各国依据本国的情况,定义均有所不同。我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所称的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将“化妆品”定义为:“是以涂抹、喷洒或其他类似方法,施于人体表面(如表皮、毛发、指甲、口唇等),起到清洁、保养、美化或消除不良气味作用的产品,该产品对使用部分可以有缓和作用”。而《化妆品卫生规范》的定义是:“以涂抹、喷洒、或其他类似的方法,施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指甲、口唇、口腔黏膜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产品。因此,我国应完善并统一我国化妆品的定义,化妆品原料的命名与国际接轨,以减小化妆品多部门监管和执法过程造成的不必要的影响。化妆品有“三性”,即功能性、安全性、稳定性。化妆品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对人体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化妆品的安全性,首先与原材料密切相关,故使用的原材料必须对人体无害;其次产品经长期使用不得对皮肤有刺激、过敏或使皮肤色素加深等,更不允许有积毒性和致癌等作用。当前我国化妆品的安全性主要包括:化妆品原料及产品对人体的毒理的安全性、化妆品中微生物对人体的安全性和化妆品化学成份对人体的安全性。本文就化妆品的安全性及其有害物质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1化妆品原料及产品对人体的毒理的安全性及评价方法—238—1.1化妆品原料及产品对人体毒理的安全性目前,化妆品的新原料需进行毒理学试验包括:急性经口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皮肤和急性眼刺激性或腐蚀性试验、皮肤光毒性和光敏感试验(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需做该项试验)、致突变试验(至少应包括一项基因突变试验和一项染色体畸变试验)、亚慢性经口和经皮毒性试验、致畸试验、慢性毒性/致癌性结合试验、毒物代谢及动力学试验以及根据原料的特性和用途,还可考虑其它必要的试验。而对于新开发的化妆品产品在投放市场前,应根据产品的用途和类别进行相应的试验,以评价其安全性[1,2]。1.2化妆品原料及产品对人体毒理的安全性评价方法为向广大消费者提供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的化妆品,防止化妆品对人体产生近期和远期危害,一般情况下,化妆品原料及产品都要进行人体毒理的安全性试验。目前,主要的分析方法为动物实验法,主要包括急性毒性和动物皮肤、粘膜试验,亚慢性毒性和致畸试验,致突变、致癌短期生物筛选试验,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人体激发斑贴试验和试用试验[1,2]。2化妆品中微生物对人体的安全性化妆品的微生物是评价化妆品成品及原料中的微生物数量及其对人体健康和化妆品质量影响的重要指标。化妆品受微生物污染后,其色、形、气味等发生变化,品质下降,甚至可导致人体健康危害。如化脓性细菌污染可引起皮肤和眼部的感染;当人体抵抗力低时,某些非病原菌或条件致病菌也会引起感染。微生物的有毒代谢产物可使人中毒。即使污染的微生物被杀灭,其残存的菌酶也会引起第29卷增刊2010年5月分析试验室ChineseJournalofAnalysisLaboratoryVol.29.Suppl.2010-5产品变质,变质时分解的某些组分可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因此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不仅影响化妆品的质量,而且影响产品的使用安全。对化妆品进行微生物检验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加强微生物指标的检测,保证其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目前的检测指标主要有菌落总数,粪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数,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为传统的生化常规方法。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步骤繁多、效率低下,且难以检测生长缓慢或新型的病原微生物。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免疫学技术,基因探针检测法、PCR检测法和基因芯片检测法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微热量计等代谢学技术,光纤传感器等传感器技术,流式细胞术等因其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而备受瞩目[3-5]。3化妆品化学成份对人体的安全性及分析方法化妆品中的重金属、防腐剂、香料、乳化剂、激素、色素、避光剂和染发剂等有害物质可引起皮炎、过敏反应、痤疮等危害人体健康。《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列出禁用物质1286种,限用物质73种,限用防腐剂56种,限用防晒剂28种,限用着色剂156种,暂时允许试用的染发剂93种。现有的我国化妆品检测标准方法体系中,涉及到禁限用物质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仅有27类,其中规范中方法可同时检测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