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工程中常见缺陷桩的低应变反射波波形曲线分析.docx

工程中常见缺陷桩的低应变反射波波形曲线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中常见缺陷桩的低应变反射波波形曲线分析

文章编号:1003-1995(2013)06-0044-04工程中常见缺陷桩的低应变反射波波形曲线分析陈辉,王军东,颜胜才,胡在良,孟军涛(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介绍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基桩完整性的基本原理,对工程中常见的缺陷桩,结合实例分析缺陷在桩身浅部、中部和深部时低应变反射波的波形特征。一般浅部缺陷反射波比深部缺陷反射波明显,且浅部缺陷反射常有多次反射出现;当以低频重锤激振时,浅部缺陷桩的低应变反射波实测波形表现为宽峰或者低频振荡曲线,如用高频小锤轻敲则可以检测出断桩部位,用轻的刚性锤激振时,出现多次等间隔或下拉式等间隔振荡峰;桩身中的离析、断裂、夹泥和桩身缩径的反射波形大体一致,据此难以确定缺陷性质,应结合波形特征、桩的类型、施工工艺、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判识。关键词:低应变反射波法缺陷桩波形曲线中图分类号:TU473.1+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995.2013.06.13低应变反射波法作为基桩完整性检测的主要方法[1-2],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广泛认可,对于保障基桩工程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低应变反射波法适用于检测桩身混凝土完整性[3],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推断缺陷类型及其在桩身中的位置。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以及检测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典型缺陷桩的低应变曲线进行分析,总结常见缺陷基桩反射曲线的特点。同,即在实测时域曲线上,反射波与入射波同相;反之,当桩身存在扩径等原因而使波阻抗增大时,即Z>2Z1,VR与VI符号相反,即在实测时域曲线上,反射波与入射波反相。缺陷桩实测曲线分析22.1浅部缺陷桩浅部缺陷桩波形的特点为浅部有比较强的正向反射,波形畸变,伴随大低频现象。从理论上讲,这种基桩已经不符合一维杆件理论的基本假设,但其缺陷信号是可以辨认的。用低频锤(或力棒)激发时,入射脉冲宽仅为形态异常的低频,时域信号中仅见形态异常的低频波形,缺陷位置难以确认,而采用高频锤(或力棒)激发时,将在大低频的基础上叠加高频,相应的高频对应的位置为缺陷位置。这种浅部严重缺陷桩的波形在实际检测中容易辨认,且容易处理。某铁路桥梁4根基桩的基本参数见表1,各自的低应变反射波曲线分别见图1~图4,将4根桩分别编号为1号~4号。从波形上看,均为浅部缺陷桩(断桩)曲线,采用开挖方法进行了验证,之后采取接桩处理。图1(a)为形态异常的低频波形,不能确定出缺陷的准确位置,但是从图1(b)高频波形可以看出,缺陷的位置很明显,在距桩顶约1.5m处。对于图2~图4所示波形,由高频波形和低频波形均能识别出缺陷的位置。由于存在检测盲区,当缺陷位置很浅时波形往往呈现低频振荡,不能准确确定缺陷位置。因此检测浅部缺陷桩时,如果激发脉冲宽度足够小,就能识别出浅部缺陷的特征和位置。1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基本原理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利用了弹性波在一维杆状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当在桩顶施加一瞬时动力冲击后,就有弹性波以速度C沿桩身向下传播,并满足一维波动方程[4]。当弹性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弹性介质的突然变化界面时(桩身断裂、夹泥、缩径、扩径、离析、桩底)都将产生反射,根据应力波理论[5],有如下规律VR=(Z1-Z2)VI/(Z1+Z2)式中:VR,VI分别表示入射波、反射波的速度;Z1、Z2分别为反射界面上、下部广义波阻抗,Z1=ρ1C1A1,Z2=ρ2C2A2,A1,A2分别为界面上、下桩身截面积,ρ1,ρ2分别为界面上、下质量密度,C1、C2分别为界面上、下波速。1)当桩身无缺陷时,Z2=Z1,VR=0,桩身内部不存在反射波,只存在桩底反射波。2)当桩身存在缺陷时,Z2Z1,VR与VI符号相<收稿日期:2012-12-26;修回日期:2013-03-20作者简介:陈辉(1982—),男,河南新乡人,助理研究员,硕士。2013年第6期陈辉等:工程中常见缺陷桩的低应变反射波波形曲线分析45表1基桩基本参数设计桩长L/m设计桩径D/m混凝土强度等级缺陷距桩顶大致距离/m编号1381.0C301.52281.0C302.53211.0C303.04271.0C304.0图33号桩低应变反射波形(缺陷距桩顶约3.0m)1号桩低应变反射波形(缺陷距桩顶约1.5m)图14号桩低应变反射波形(缺陷距桩顶约4.0m)图42.2中浅部缺陷桩从中浅部缺陷桩的低应变反射波形曲线上可见到同一缺陷的多次反射,而且反射间隔相等。此类缺陷的特点是在缺陷处存在周期性多次反射,反射的幅值较高,而且在频域中将出现等间隔逐步下降的谐振峰,各谐振峰均较尖。图5为某桩(长30m、桩径1.25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缺陷位置距桩顶约8m)的低应变反射波形,可见存在多次反射。图中所示30m处并非桩底反射波,恰是缺陷的第4次反射波。经开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