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社交络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课题论证.ppt
老师和同学提出的建议 1.对本研究中社交网络的概念和范围没有明确定义 2.对国内外研究的结论没有给出具体的说明 3.对综述部分理论的解释过于薄弱 4.对该研究的创新性部分没有给出明显的解释,也没有总结前人研究的不足 5.在主观幸福感测量中使用DIENER的量表不合适,应该使用本土化的量表 6.对于改变SNS使用行为问卷中个人信息暴露程度这个子项目中应有积极程度(积极/消极)和真实程度(真实/虚伪)两个自变量没具体说明。 大学生社交网络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课题论证(修改稿) 吴可慧 樊景珍 一.问题的提出以及目的 社交网络的普及、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普遍关注 目的:探索大学生社交网络的使用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程度,验证内外部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探讨社交网络对于大学生生活幸福感的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社会比较理论与期望值理论 ? 早期的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个人与周围比较,如果自己优于别人则感到幸福。现在我们认为人格也会为社会比较涂上“个人色彩”,此外向上和向下比较也都可能增加或者减少主观幸福感。 ? Wilson的理论认为高期望值对幸福感是一个主要的威胁。目前我们认为,期望值、现实条件与个人外在资源和内在资源是否一致,可以作为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指标。 2)遗传和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气质对主观幸福感有很强的相关性 ? 基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是直接的,即基因影响人的行为,增加经历某种生活事件的可能性,在某种情境下,使某种独特行为反应更可能发生,从而影响主观幸福感。 ? 内外向、自尊、乐观等人格因素也和主观幸福感有积极的相关。 3)人格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论(Diener) ? 交互作用的加法模型:非独立变量的变异来源于个人、情景和二者的交互作用的变异。 ? 交互作用的动力模型:人格和情境是两个既独立又依赖有着双向因果联系的变量。 ? 第三个交互作用理论:人格影响情境从而增加或减少主观幸福感。 三.已有的主要研究介绍 1.国外相关研究 ? 2010年起国外对于此领域的研究论文较多,主要针对facebook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各个层面的关系进行研究。 1)《The Facebook Paths to Happiness:Effects Of the Number of Facebook Friends and Self-Presentation on Subjective Well-Being》(Junghyun Kim Jong-Eun Roselyn Lee,《Cyberpsychology,Behavior,and Social Networking》,Volume 14,Number 6,2011,359—364) ? 被试与测量:395名美国中西部大学生(都使用facebook)参加了调查。其中对于facebook中好友人数、个人信息陈述的积极程度以及个人信息陈述的真实程度依赖问卷完成,对被试认知社会支持的测量通过个人支持评估量表(ISEL)完成,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通过四项目的主观幸福感量表(SHS)完成。 ? 研究结果: ①学生脸谱网的好友人数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积极相关。 ②脸谱网的好友人数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并不是以往被认为的人治社会支持,研究者发现被试的脸谱网好友人数和认知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 ③正面的暴露个人信息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积极的影响,真实的暴露个人信息则通过认知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ebook and the Well-Being of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Maria Kalpidou,Dan Costin and Jessica Morris,《Cyberpsychology,Behavior,and Social Networking》,Volume 14,Number 4,2011,183—189) ? 被试与测量:70名本科生(高年级、低年级各一半)。对其进行访谈,并采集基本个人信息(年龄、性别、种族、社会经济背景以及大学年级)和facebook使用的频率和态度,最后通过自我尊重和适应性量表来调查其心理幸福感。 研究结论: ①较高年级学生而言,大一学生对脸谱网有强烈的情感联系并愿意花更多时间但是好友数却少些; ②脸谱网好友数阻碍了学习适应,使用大量时间在脸谱网和较低的个人自尊有相关关系。 ③对大一学生而言,脸谱网的好友数与情感及学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