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白及李白诗
李白及李白诗 蜀道难 李白生平 (一)蜀中初学与辞亲远游(701-725)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名江油)青莲乡人。这个乡名,当是后人为纪念他改易的;而太白之名,据时人记载,则是起因于他母亲梦见长庚(太白星)入怀才怀上了他。想来这是出于他自家的附会。他的先世曾因罪谪居西域。“五世为庶”,未有从政为官者;甚至连他父亲的名字也隐没不彰,人们称之为“李客”,这客,当是“客居者”之意,李白在五岁时才随父迁居蜀中。 传记资料说李客“高卧云林,不求仕禄”,其实应是位资产不菲的富商。士农工商,商的社会地位甚至不及农工,因此就“庶人”而言,李白可说是“庶”到家了。也许正因为此,才要想象出个星宿转世的来历,华族贵胄的家世,从中可见他不甘落寞的心理与极度夸张的性格。 李白自有不甘落寞的理由。在唐代,随着中西交通,商业经济空前发展。商人,尤其是与西域有一定联系的商人,财力往往十分可观,加以世风比较开明,他们自然产生了提高社会地位的渴求。比如,接养士人在南朝是贵族的“专利”,而至唐代,长安富商如王元宝等,不仅富可敌国,而且开门延宾。每年科举,乡贡进士萃集其家,士子们称之为“豪友”。李白出蜀后曾“东游维扬,不足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也算得上件不大也不小的“豪举”。这种经济上的优势,自然更加强了他冲天一鸣,急欲改变庶之又庶的社会地位的心理倾向。 不一般的家世,也使他的初学不尽同于杜甫那样诗礼传家的一般士子。据他自述,“五岁诵六甲(五行方术),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二十岁前,他不仅结交道流,更从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的赵蕤学习岁余。虽然他“横经籍书”,儒家的经书是必修的主课,但杂学旁收,行侠仗义的初度经历,无疑为他时代性的英特越逸之气,增添了一种使性尚奇的个性化的色彩,并因而加强了自由度与冲击力。 我们还应充分注意到他的家乡四川,在唐代,成都、绵州一带虽已称得上人文之地,但因僻处西南一隅,与政治文化足以长安隔着条“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长安发生的一切变化,在四川得到反应,自然是较晚又较弱。这不仅使少年李白较少社会政治的历练,也对他的诗学初程影响甚大且关乎一生。生成于宫廷的新兴律体,固然也是要学的,但由于远离那种典丽却又虚浮的氛围,倒使他虽然不能精于其技,却也避免了可厌的繁枝缛节。同时秀丽奇崛的马山蜀水产育的马蜀民歌,又以其自然清丽之风将他熏染。于是古今乐府民歌以及古诗,成为李白诗学的重要根基。 四川又是文人辈出的地方,那位以铺张扬厉,瑰奇夸谈的大赋著名的乡贤司马相如,连同他琴挑卓文君,通过狗监献赋得官的传奇经历,对夸张而尚奇的李白无疑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后来他不仅追迹凭吊过这位乡贤的遗踪,效法过他求官入仕的门径。这种“相如情结”与前述民歌熏染,形成他日后创作中色调上的一对张力。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初生之犊不怕虎”,可见出少年李白之风采意气。“风鹏”,可以认为是李白的“图腾”,他的作品中出现风鹏的意象达十数次,这是第一次,而约半个世纪后他的绝笔诗《临路歌》,仍是以“风鹏”自比而为一生作结的。李白自比风鹏,与杜甫自比凤凰,是唐诗史上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 更有趣的是这诗中意象的反差。“风鹏”的意象出于庄子《逍遥游》。大鹏,寄托了庄子追求意志彻底自由的理想,而李白本诗,居然以“风鹏”起,以孔子结。不仅如此,其临终前所作的《临路歌》竟同样起以“风鹏”,结以孔子。这说明,如同其他一切思想与艺术材料一样,在李白那里都经过了他以自我为中心的改造,而儒道杂糅,功成身退则是他的人生理想。李白这只“风鹏”,并非一味追求出世,即使在高蹈远引时,骨子里仍有着一分对现实人生的执着。这是后面我们读李白其他诗时要尤其注意的。 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二、初游东南与回向江汉(725-727) 漫游,在唐代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增阅历,长见识固然是目的之一,但却并不如此简单。 首先我们会发现,从表面现象看来,漫游是与这样一种社会相矛盾的。在唐代,士人要想出人头地,必须先在长安、洛阳这西东两京显身扬名。最通常的途径自然是科举。十年寒窗,争取成为乡贡进士,一朝金榜题名,便获得了入仕进身的初阶。然而这条常途窄慢。能拔为乡贡进士的极少,有幸及第的机率又不足百分之一,而即使侥幸得中,也必须从芝麻绿豆的县尉、校书郎之类做起。所以狂狷之士,往往在一二次科举挫跌后,甚至及第后不就微职
文档评论(0)